“我是不相信什麼循環報應的,我判案隻憑事實。”向敏中和氣地說,“實話對你說吧,我正是看出了你是冤枉的,所以才把你調來親自審問。快把你的實話說出來吧。”
“老爺!和尚大哭起來,“貧僧確實是冤枉的啊!”
原來那天這和尚雲遊到李家莊要借宿,李老漢因為兒子不在家,家裏隻有他和兒媳,不便留客,便拒絕了。此時天色已晚,和尚無處去,便要求住在他家大門外的破車上。夜裏,和尚見一人領著一個女人從家裏出來,走了。心想,這肯定不會是什麼好事,明天自己很可能被牽涉到這糾紛裏。三十六著,走為上策,於是他便起身走了。因為路徑不熟,走著走著,掉到了一個枯井裏。這時,枯井裏已經有了那李氏的屍體。第二天李老漢起來,不見了兒媳,睡在門外破車上的和尚也不見了,心裏起疑,便叫了左鄰右舍的幾個年輕人,前去追趕。誰知競在這個枯井裏發現了和尚和兒媳的屍體,於是便把和尚扭送大堂。
向敏中聽後問道:“此事本不是你,你又能折辯明白,為什麼還要招認呢。
“那縣太爺可不象老爺這樣問案呀!他根本不準折辯,動不動就是‘大刑侍候’,貧僧實在吃不消啊!”
“好吧。在真正的凶手未抓到以前,暫肘還不能放你,你先回監裏去吧。”
把和尚押回監中之後,向敏中立即派出十名捕快化裝到發案地點一帶,要他們如此這般去訪察。
卻說有一個捕快在路邊的一個小茶館裏喝茶,開茶館的是一個老太婆。不知是人老愛說話還是別的,當她給這位捕快倒茶的時候,順便問道:
“你是西京來的吧?”
“是啊。你有什麼事?”
“我跟你打聽個事。我們這縣裏報上去的和尚殺人一案,向丞相是如何處理的?”
“向丞相事多,這小事那裏問得過來。聽說他已經按照縣裏報的材料,把和尚判了死刑,申報刑部。一待刑部批下來,就要殺頭了。”
“哦……”
“這事和你有什麼關係?”
“沒什麼關係,我是好奇,隨便問問。”
這老太婆是受真正的殺人犯之托來打聽這件事的。真正的殺人犯名叫張甲,是這老太婆的鄰居。他與李德有仇,所以乘李德不在家的時候,持刀潛入李家,誘騙梅氏跟他一塊兒出走。走到路上,將梅氏殺死,扔到枯井裏。知縣錯逮了和尚,張甲自然非常高興。但是,後來向敏中丞相要調審此案,張甲坐立不安了。向丞相的威名,他也是頗有耳聞的。因此,便央求這開茶館的老太婆與他打探消息。這老太婆見有洛陽來的客人便打聽,今天正好打聽到了這位捕快身上。
晚上,喝茶的人都走了,老太婆收拾好茶具,便去與張甲報信:“你把心放在肚裏吧。今天我打聽到西京來的一位客人,他說那和尚已被判了死刑,向丞相申報朝廷了。,
“這,我就放心了……”
張甲的一句話尚未說完,屋門被一腳踢開,數名捕快湧入屋內,將他鎖拿歸案。本文取材於《涑水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