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時候,在我國北方遼闊的土地上,同宋朝並立的還有少數民族契丹族建立的遼政權。
北宋前期,遼的力量逐漸強大。遼軍常到黃河流域擾亂或擄掠。1004年1月,遼軍大舉南下,蕭太後起傾國之兵20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至澶州北城(今河南濮陽),矛頭指向北宋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當時東京與澶州僅一河之隔,形勢對北宋十分不利,朝廷上下手足無措。為解燃眉之急,當時的皇帝宋真宗慌忙問計於群臣。大臣們有的主張遷都金陵,有的主張避難成都,獨有宰相寇準等少數大臣主戰。寇準說:“主張遷都的人,應當斬首。”要求真宗禦駕親征。
在兵臨城下,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宋真宗才渡河親征。途中,又有大臣勸阻,宋真宗有點動搖了。寇準說:“隻可前進,不能後退,否則就會軍心渙散。”這樣,宋真宗不得不繼續前進。前線的宋軍將士看到皇帝親征,都很感動,鬥誌十分旺盛,把幾千個前來攻城的遼兵殺得一敗塗地。初戰告捷,大大鼓舞了宋軍戰士。他們射死了澶州城下察看地形的遼軍先鋒蕭撻覽,挫折了遼軍囂張的氣焰。
遼軍士氣開始低落。寇準力主乘勢進軍,收複失地。但宋真宗無心戀戰,於是宋遼進行議和。宋真宗派曹利用赴遼營談判,條件是不準割地,歲幣(北宋政府每年給遼、西夏的錢財等物)“百萬之下皆可許”。寇準覺得歲幣數太大,就對曹利用說:“不得過30萬,過30萬,我斬了你。”結果談判成功,達成協議,規定:遼國皇帝稱宋朝皇帝為兄,但“哥哥”每年必須給“弟弟”20萬匹綢緞和10萬兩銀子;遼軍撤走。宋真宗為了求取苟安,不顧愛國將領的反對,不惜屈服,簽定了協議。這就是曆史上的“澶淵之盟”(澶州附近有古湖曰澶淵,因此曆史上把這次宋遼和議稱為“澶淵之盟”)。
北宋要給遼歲幣,就得剝削人民,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