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的設計者是明代一位傑出的匠師,姓蒯名祥,人稱蒯魯班。
蒯祥是蘇州吳縣香山人,大約生於洪武年間。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蒯祥同大批工匠一道被征召到北京,承擔皇家建築的施工任務,由於他年富力強,身手不凡,不久被任命為“營繕所丞”,相當於今天的設計師兼工程師和施工員的工作。明成祖朱棣在營建北京時,為了標榜自己的正統性,要求工程建設一律遵循南京舊製。不但要求按南京的“奉天”、“華蓋”、“謹身”三殿建好外朝三大殿,還要按南京宮城的型製,午門前設端門,端門前設承天門。其中的承天門就是後來的天安門。
在這些營建活動中,蒯祥技藝高超,發揮了骨幹作用,而且他的繪圖能力極強。正因為他不但能夠迅速完成設計任務,而且能較好地貫徹皇上的意圖,所以獲得很大的信任和榮耀。他後來升到工部侍郎,食從一品俸,地位是很高的。可以推斷,承天門的主要圖樣正是出自蒯祥之手。
蒯祥晚年還參加了承天門的第二次建造活動。1465年,明朝皇帝憲宗“命工部尚書白圭董造承天門”,此時蒯祥已是80歲左右的老人了,但他仍“執技供奉”,明憲宗見了他,還是以“蒯魯班”相稱。看來,他至少是起了指導和顧問作用的。
此後,承天門同其他宮殿門闕一樣,經過了多次維修。到了清代,順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將承天門改為天安門,這個名字一直使用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