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9.不要賭博:勿讓孩子陷入“賭”的“泥沼”(1 / 2)

清代著名文學家蒲鬆齡先生曾講過:“天下之傾家者,莫速於賭;天下之敗德者,亦莫甚於博。”可見賭博不僅僅危害個人,還危害家庭、危害社會。天下沒有哪個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敗家子。那麼,父母就有責任讓孩子遠離賭博。

小學5年級的彭嘉翔和同學李丹強為了一道數學題的答案打賭,賭注是10元錢。當彭嘉翔拿回10元錢,並興高采烈地向母親炫耀後,母親詳細地問了事情的經過,並嚴肅地對兒子說:“不勞而獲的感受怎麼樣?”

嘉翔看到媽媽嚴肅的表情,不再說話了。

媽媽接著說:“你們能討論數學題,這很好,討論的目的也是為了大家能共同進步。但是,一旦開始打賭,並把錢作為賭注的時候,性質就變了。作為你,覺得這麼輕易就得到了10元錢,心裏肯定很美。作為他,覺得這麼輕易就失去了10元錢,心裏肯定不服氣。而賭贏的人嚐到了甜頭之後,是不是又會用這種辦法去獲取錢財?賭輸的人會不會念念不忘有一天能用同樣的辦法把自己的10元錢拿回來。這樣下去,兩個人的行為就構成了賭博。如果沒完沒了下去,兩個人都會成為就賭棍。”

“媽媽,沒這麼嚴重吧?”嘉翔對媽媽的話表示了質疑。

媽媽進一步解釋道:“目前看來當然沒有這麼嚴重,但是,現在要是不夠警覺,未來就很難預料了。總之,你以後不要和同學打賭了,更不能把金錢當作賭注。而且,明天把10塊錢還給李丹強,這樣,你們的友誼也不會因為這次打賭而損壞的。”

“好的,我記住了。”嘉翔誠懇地接受了媽媽的意見。

表麵上看,彭嘉翔的母親隻因孩子和同學打賭獲得了10元錢,就給孩子講不能打賭的道理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了。其實,嘉翔的母親很有教育敏感度,如果等看到孩子有賭博的習慣後再製止,所花的教育經曆就不僅僅是一兩句話的事了。所以,嘉翔的媽媽的教育方式是值得肯定的。

當今社會,一些孩子之所以會被賭博吸引,就在於有不勞而獲的心態。大部分喜歡賭博的人都僥幸地認為自己會是賭場上的幸運兒,總會以較少的賭注獲得較大的利益。然而,曾有一位哲人說過:“隻要你賭,你就輸了。”因為即使賭贏了,輸掉的是時間、精力、人與人之間的良好關係……那麼,孩子一旦愛好賭博,不但會荒廢學業,耗費青春,一旦誤入歧途之後,也有可能因賭博與他人結怨仇,最終導致家破人亡。

因此,父母要在孩子成長之初,為他營造純淨的環境,並想辦法引導孩子能夠自我預防賭博的汙染。孩子隻有有了主動預防的能力,他才會真正遠離賭博的侵害。

培養建議

建議一:父母自身不要沾染賭博的惡習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定要做良好的表率。如果一個家庭中,父母沒有賭博的喜好,孩子接觸賭博的幾率就會很低,即使不小心接觸到了,父母也可以理智地引導孩子遠離賭博。相反,如果家庭中的重要成員有賭博的習慣,孩子很難不受影響。

高天的爸爸喜歡賭六合彩,每一期都會購買,心情也總會受到開獎結果的影響。如果中獎了,他就會高興好幾天;如果沒中,要麼想著下期如何才能中獎,要麼就是愁眉苦臉、唉聲歎氣。

高天每次看到爸爸高興的樣子時,就會對六合彩很感興趣。有時,見爸爸心情好,還會湊上去詢問,爸爸也會樂此不疲地給高天講解。高天上初中後,有了多餘的零用錢,就試著去買彩票,買過幾次之後就上癮了。久而久之,他和父親成了賭友,學業也荒廢了。直到20歲想出去找個工作,才發現自己被賭博侵蝕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