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在全球各地爆發;2009年,甲型H1N1流感也在全球肆虐。對於孩子來說,手足口病又是多發而常見的傳染病。由此可見,父母將流行性疾病的預防與處理方法教給孩子,並讓其牢記並掌握,對於保證孩子的健康來說,意義重大。
2009年,甲型H1N1成為了全世界人們都關注的焦點。它以傳播速度快、人群對其普遍易感,且能造成死亡等特點,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我國各地的中小學更是對其無比重視。
某市一所小學在暑假前,給每位學生都發了一份預防甲型H1N1流感知識的資料,並留了一個暑假作業:要求學生記住並能靈活運用資料上的內容。
而開學第一天,老師們最先檢查的就是學生們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同學們增進對預防措施的了解。在課堂上,老師將基本的預防措施也教給了學生們。例如,多喝水,不能和別人共用一個水杯,和別人說話要保持適當距離,等等。在老師的教育下,學生們都慢慢糾正了生活中不注意的小細節。
流行病,是指能在短時間內廣泛蔓延的傳染病。這種病可以感染眾多人口,有些可以隻在某特定區域流行,而有一些疾病,則有可能會如SARS、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大爆發,給人們帶來心理及生理上的威脅。其實,流行性疾病的到來,都是有其原因的。疾病之所以流行,也都是有其特定的傳播途徑的。所以,倘若對這類疾病表現得過於緊張,就有可能會使身體因為緊張恐慌而抵抗力下降,反而會更容易感染。
因此,父母首先要穩定自己的心態,要能正確看待流行性疾病,不盲目輕信社會上的某些謠言,也不盲目進行“防禦”。父母安穩的情緒將會感染孩子,使他的內心也平靜下來。之後,父母再和孩子一起積極采取相關措施進行預防,即使傳染了疾病也要積極地去治療。這才是應對流行疾病最為準確的處理方法。
培養建議
建議一:幫助孩子做好流行性疾病的日常預防
孩子多會在不注意的時候,就感染上了流行性疾病。因此,父母要提醒孩子盡量做好流行性疾病的日常預防,幫助他防患於未然。
孩子應該做到以下幾點: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睡眠,加強體育鍛煉,多進行室外活動以增加自身抵抗力;室內要多通風換氣;要勤曬被褥、勤換洗衣服;飯前便後,或者手接觸了不放心的物品後,要及時洗手;不挑食,多喝白開水,飲食應清淡,多食瓜果蔬菜,不要生食;衣物增減要適度;保持個人衛生,勤剪指甲、勤洗澡;在流行病高發時期,要盡量避免到公共場合和人口密集的地區去,減少串門和集會的機會,等等。
建議二:教孩子學會應對和處理呼吸道傳染疾病
呼吸道傳染病是指病原體從人體的呼吸道(鼻腔、咽喉部、氣管及肺部)侵入而引起的具有傳染性的疾病。尤其是在冬春兩季,由於天氣寒冷潮濕,且變化無常,呼吸道傳染病就比較容易發生。常見的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風疹、流腦、流行性腮腺炎、肺結核等,甲型H1N1流感也是呼吸道傳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