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1.中暑急救:教給孩子幾點應對小妙招(1 / 2)

炎熱的夏季,烈日暴曬是常有的事,而到了三伏天,桑拿天氣就是對人的一種嚴峻考驗。這個時候,人最容易發生中暑。中暑是一種威脅生命的急性病,若不給予迅速有力的治療,則可能引起抽搐、永久性腦損害或者腎衰竭,甚至死亡。由此可見,中暑不容小覷,因此父母除了自己知道如何處理外,還要教給孩子一些應對的小妙招。

暑假的一天,10歲的甄禮跟父母一起去爬山。甄禮和父母有說有笑,一路緩緩而上。但不一會兒,媽媽就說感覺不舒服,爸爸說:“也許是中暑了。咱們走到前麵有陰涼的地方就休息一下。”媽媽無力地點了點頭。

甄禮看著媽媽腳步已經不太穩了,他有些著急,也有些害怕。爸爸一邊安慰著母子倆,一邊不自覺地加快了腳步。等到了有樹陰的地方,甄禮扶著媽媽坐下。爸爸掏出一瓶礦泉水讓媽媽喝下,又拿出一小盒清涼油抹在了她的額頭,甄禮則在一旁用自己的帽子給媽媽扇著風。最後,爸爸又翻出來藿香正氣水。甄禮媽媽喝下去之後,休息了一會兒,感覺沒剛才那麼難受了。

甄禮這才安下心來,他問爸爸:“為什麼媽媽會中暑呢?”爸爸說:“太陽暴曬,再加上體力消耗,出汗不通暢或者水分補充不及時,等等,都有可能會中暑。不過也用不著驚慌,隻要處理恰當就沒有大問題。”

還好甄禮的爸爸懂得如何應對中暑,甄禮的媽媽的中暑狀況才能得到正確的處理,身體的不適也得到緩解。

中暑俗稱發痧,是指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機體體溫調節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係統功能損害的症狀的總稱。中暑多以出汗停止導致身體排熱不足、體溫極高、脈搏迅速、皮膚幹熱、肌肉鬆軟、虛脫及昏迷為特征。除了高溫、烈日暴曬之外,工作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均為其常見誘因。另外,大氣溫度過高導致腦膜充血,使大腦皮層缺血或者空氣中濕度增強也可引起中暑。而在人群擁擠集中的地方,產熱集中、散熱困難,同樣會發生中暑。

由此可見,中暑的發生很普遍。因此,父母通過對孩子進行相關知識教育,讓他學會識別中暑症狀,並學會預防與急救。

培養建議

建議一:提醒孩子烈日時應謹慎出行

如無特殊情況,夏季的多數時間都是烈日當頭的。這個時候出門,就會增加中暑的幾率。所以,父母應該提醒孩子,烈日下出行應謹慎,盡量減少外出的時間。如果必須要出門,也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

一般來說,夏日最好不要在10:00—16:00之間在烈日下走動,因為這個時間段裏陽光最為強烈,發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所以要是出門就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要準備好遮陽傘、遮陽帽、太陽鏡,最好塗抹防曬霜,準備好足夠的水和飲料。一定要將十滴水、藿香正氣水、風油精等降溫物品備在身邊,以防應急之用。

另外,外出時的衣服也要盡量選棉、麻、絲一類的織物,要少穿化纖品類的服裝,一麵大量出汗的時候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

建議二:夏季要讓孩子多注意日常飲食與睡眠

夏季除了要注意飲食的衛生之外,還要注意飲食的合理性。

首先,千萬不要等口渴了才去喝水。應該是根據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升至2升水。出汗較多時可補充一些鹽水,以彌補出汗而失去的鹽分。夏季人體由於缺鉀而感覺倦怠疲乏,此時可以補充些含鉀的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