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孩子都喜歡玩水,尤其是在夏季。許多旅遊景區以山水景色吸引人的眼球,而在水區的安全問題也應該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除了在遊玩的同時要提高防範意識外,不論是他人溺水還是自己落水,父母都需要讓孩子掌握基本的急救或自救措施。
炎炎夏日,12歲的白亮和幾名同學一起到郊區新建成的水庫景區去避暑。水庫的水清涼而幹淨,白亮和同學們都覺得格外愜意。其中一名同學索性脫了衣服跳入了水中,他在水中嬉戲著,不停地說:“真爽!真爽啊!”
不會遊泳的白亮和另外幾名同學在岸上看得心裏直癢癢,白亮也脫了鞋襪試探著向水裏走,他想,不會遊泳總可以在水裏站一站,感受一下清涼。突然,白亮腳下一滑,跌入了水中,他身後的另一位同學見狀伸手一拉,自己也被白亮帶進了水裏。
這個水庫深不見底,白亮和那位同學瞬間就沒了蹤影。其他幾位同學大驚失色,水中的那位同學也嚇傻了。許久他們才想起來呼救,等到救援人員將白亮和那位同學打撈上來時,兩人已經停止了呼吸。
兩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被無情的湖水吞噬掉了,同時也給兩個家庭帶去了磨滅不掉的悲痛。孩子落水溺水事件,不得不引起父母的警醒。
暑假本是孩子最快樂的時間,放假時間相對較長,可玩樂的東西也很多,其中就包括玩水。全球兒童安全網絡曾經在我國發布過一份《2000年至2005年中國兒童意外溺水狀況調查結果報告》,報告中有這樣一組驚人的數據顯示:暑期正在成為兒童意外死亡的高發期,我國平均每年有5萬多0—14歲的兒童因意外而死亡,其中溺水身亡的兒童就占了近6成。這是一組令人吃驚的數據,應當引起父母的重視。
所以,父母自己首先就應該具有防止孩子溺水的意識,同時更要加強對孩子進行水區安全教育,給孩子的水區遊樂上一個雙保險。
培養建議
建議一:告誡孩子“水區遊玩當謹慎”
水區可能包含的區域有池塘、湖泊、小河、溪流。尤其是在景區,這些有水的地方大多是天然或半天然形成的,人們對於它們的深度、水底的詳細情況也大多不甚明了,所以這些地方多潛在無可預知的危險。父母要告誡孩子,在有水的地方,千萬不要一時好奇或衝動,貿然進入不知深淺的水中。
據報道,某年暑假,上小學1年級的3名男孩到海南澄邁縣西達農場附近的福龍澗戲水。3個孩子先後跳進河中,但卻沒料到,此處不但水深,而且水流湍急,他們很快就被河中翻起的浪花吞沒了。
後來經過幾個小時的打撈,當天下午2時左右,3名溺水的男孩才被撈上岸來,但卻由於溺水時間過長,都早已停止了呼吸。
這是一出真實的慘劇。父母除了自己要對其引起重視之外,一定要提醒孩子提高水區遊玩的安全意識。告誡孩子,在水情不明的情況下,不能貪圖一時的高興就跳入水中,一定要將自身安全時刻牢記心間。
另外,父母也要提醒孩子,旅遊途中有時候會搭乘船類運輸工具。此時應該注意:不要乘坐沒有安全合格證的船隻;不乘坐超載的船隻;上船要先檢查有無救生設備和緊急逃生路徑,不坐沒有救護設施的船;上下船要排隊,不得擁擠、爭搶;天氣惡劣時,應盡量避免乘船;不在船頭、甲板等地追逐打鬧;不擁擠在船的一側;不亂動船上的安全設備,等等。
建議二:幫助孩子掌握溺水救人的基本原則
遊玩時,若是發現有人落水,也不能盲目地跑去施救。盡快救人的思想是正確的,但是想要正確救助,還需要掌握一些基本要點。所以,父母可以適當對孩子進行相關的教育,幫助他掌握溺水救人時的基本原則。
一旦發現溺水者,孩子要頭腦保持冷靜,先要在岸上呼救,或者盡快報警。若是有可能,可以盡快找到方便可取的漂浮物拋給落水者,如救生圈、浮木等。或者也可以找長竹竿、長繩,或將圍巾、腰帶等連接後拋給落水者,將其拉上岸。如果不會遊泳或者遊泳技術很差,千萬不要跳入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