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放射學說的建立(一)(2 / 2)

9.為了科學救國,實現為祖國波蘭服務的願望,瑪妮雅和姐姐羅布尼雅期盼著到大學深造。那她們就隻有到國外去5因為當時波蘭的大學是拒絕招收女生的。可經費的困難使她們的願望難以實現。姐姐已畢業4年了,仍不能實現到巴黎讀醫科大學的夢想。為此,瑪妮雅與姐姐達成了一個互助協議。

10.瑪妮雅當家庭教師隻有很低的要求:年薪400盧布,免費提供食宿。從1886年開始的5年時間裏,瑪妮雅先後到三個家庭任家庭教師。這期間,不乏受到冷眼、歧視、中傷和打擊。在這所社會大學裏她認識了虛偽、貪婪、卑鄙、世俗的醜惡,也懂得了友誼、親情、關愛、意誌的珍貴。正是有了這段生活的體驗和感受,使得瑪妮雅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不為金錢和任何物質財富動心,把自己的一切獻給了人類。

11.1891年秋天,當瑪妮雅24歲的時候,她終於如願以償。當她來到法國巴黎,站在索爾本大學的門前,用顫抖的手輕輕地撫摸著校牌上的大字時,她的視線頓時模糊了。這是世界一流的大學,有一流的教授,一流的實驗室。多少年的企盼,今天終於實現了。索爾本大學理學院新生入學注冊時瑪妮雅改名為“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在這裏,她開始攻讀物理學。

12.為了能學習到更多的科學知識,獲得夢寐以求的理學學士學位,瑪麗廢寢忘食地學習。校園裏的舞會、野炊、體育比賽等豐富多彩的課餘生活,似乎都與瑪麗無關。她著迷於聽著名物理學家李普曼、數學教授保羅阿佩爾等名教授的課,想從他們那裏盡可能多地獲取一些科學的奧秘,這些知識在瑪麗看來是那麼奇妙、有趣!

13.她主動放棄了姐姐為她提供的食宿,在離索爾本大學不遠的地方租了一間頂層小閣樓,開始了獨立的生活。她的生活是艱苦的,每月隻有40盧布的生活費,饑餓寒冷常常困繞著她。對她來說,最大的奢侈就是買兩個雞蛋或一塊巧克力。由於身體虛弱,有次竟暈倒在圖書館。盡管生活艱苦,然而埋頭於書案、實驗台研讀的樂趣,使她生活得充實,變得富有。

14.瑪麗以自己的天賦和勤奮,贏得了法國同學的同情和愛戴。也贏得了教授們的喜歡。尤其是李普曼教授,經常帶著她一起做實驗,交給她一些研究工作去完成。索爾本大學的物理實驗室,成了瑪麗最鍾愛的地方,她總是穿著粗布工作服站在橡木桌前,觀察、注視著實驗中的物質的奇妙變化。在這裏,瑪麗的實驗技術日趨嫻熟,潛力不斷發掘,能力不斷提高。

15.1893年,瑪麗以總分第一的成績,獲得了物理學學士學位。她以自己傑出的才華和莊重的儀表,在索爾本大學引起了轟動,成為人們議論的中心。麵對讚美和愛慕,瑪麗沒有被成績和喜悅衝昏頭腦,她表現得格外冷靜。因為她正在計劃著更加宏偉的目標一再拿一個數學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