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大智若愚成大事(3 / 3)

說這個老實巴交的劉秀有理想、有抱負,不得不提到公元14年,也就是劉秀二十歲的那一年,他還主動到長安上學深造去了。他去長安上太學了。太學,就是中國古代的大學,長安的太學,怎麼說也算得是中國的一類本科吧,高等學府。這說明了他對自己的未來沒有放棄,沒有拘泥於刨坷垃種莊稼,而是一直在追求更高的理想。也說明人家劉秀,是很有一點心眼兒的。《東觀漢記》卷一載:“(與)同舍生韓子合錢買驢,令從者僦,以給諸公費。”由於家庭條件的窘迫,劉秀去長安上學的路上,沒有盤纏,就跟同學合夥買了一頭驢,拉著驢車去上學。可是,劉秀一路上可沒有閑著,他一邊意氣風發地駕駛驢車,還一邊在路上用驢車搞經營拉客,賣票搞運輸,掙點生活費,這也表現了他有很好的經營頭腦。反正那車閑著也是閑著,搞點副業,弄點創收,何樂而不為呢?

在長安,劉秀上了三年左右的太學。在這三年的大學生活裏,他主要的學習課程是《尚書》。三年來劉秀的學習成績也算不上優異,你想啊,基礎差底子薄,能夠學到“略通大義”的程度也就算是不錯了。所以,如此推斷的話,劉秀當年上大學的時候,指定拿不到獎學金。當然,就是這“略通大義”,也為劉秀打下了一定的文化底子。別小看這點文化底子,它對於劉秀的未來,影響可是巨大的。毛澤東稱讚他“最有學問”,他的學問,大概就是在這個時候打下的基礎。

話說這時候正值王莽末年,國內連年蝗災,盜賊蜂起。地皇三年,南陽饑荒,各家門客多為小盜。劉秀大學畢業之後,沒有分配工作,也沒有弄個個人簡曆到處應聘,而是又回到老家重操舊業,繼續種地唄。

這地,一種可就種到了二十八歲。說到這裏,人家劉秀也沒有娶親,足以看出他這個人是有理想的。當時他到底有什麼具體的理想啊?他在大學期間,其實遇到了一個女子,誰啊?陰麗華。那是他的初戀情人。加之看到了當時的執金吾出行,陣容強大,聲勢驚人,於是劉秀就立下了誓言:仕宦當做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這就是他當時的理想。

就在二十八歲這一年,劉秀等人可就起兵了。從此,光武帝劉秀就開始了戎馬生涯,開始一路拚殺打天下。

起兵之初,有幾個小插曲挺有意思的。他的長兄伯升起兵,各家子弟嚇了個不輕,大嚷“伯升是想要了我們的命啊”,因為那可是殺頭之罪,是要誅滅九族的啊。於是,他們紛紛退避。可是當看到劉秀絳衣武冠,一想連他這樣老實巴交的人也參加了,他們就改變了主意,安定了下來。從這裏也可以看出,在此之前的劉秀,整個一老實人,是個聽話懂事的乖孩子。到了後來,劉秀當了皇帝,有一次回老家的時候,一個鄰居家的老大娘還說“我可真沒有想到,你會做上皇帝啊”。而這也恰恰說明了他從年輕的時候就具有的內斂性格,不事張揚,沉穩隱忍。當然,這並不等同於說劉秀木訥,是榆木疙瘩一塊,是窩囊廢一個,後麵的一件事情恰巧說明了劉秀的聰明睿智和胸襟大度。

起兵之後,他們七長八短一幫子人,浩浩蕩蕩地進發了。我們可以展望這樣一個鏡頭,我們的劉秀身先士卒,在前麵騎著一頭老牛,率眾出擊,後麵的眾將士一個個七長八短、參差不齊的,手裏舉的不是刀槍棍棒斧鉞鉤叉,而是鐵鍁鋤頭鐮刀和擀麵杖之類不倫不類的重型武器,那場麵著實滑稽。為什麼啊?一個字——窮!沒有製服,沒有先進的設備,所有的武裝,都是原生態的。所以,當第一仗勝利,繳獲了不少財物之後,大家就開始分啊,搶啊,結果有人下手早,搶到的就多,當然就很高興,可是有人下手晚,得到的就少,那當然不樂意了!我勒個去,大家一起出生入死好不容易搶來點東西,居然分配不公,揍你個姓劉的!大夥生氣了,要找劉氏兄弟們算賬。

這時候,劉秀的聰明睿智和胸襟大度就表現出來了,他趕緊將劉姓所得財物收起來,分配給其他人,方才穩住軍心。

就這樣,這支隊伍逐漸發展壯大起來,連連打勝仗,形勢一片大好。而這大好形勢的得來,與劉秀的大智若愚和遠大抱負是不無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