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兵河東以後,整個隴西便成了董卓的勢力範圍,他不僅掌握強大的武裝力量,是地方軍閥豪強,而且還是朝廷命官、邊陲重臣。此時的董卓儼然就是一個瘋狂的巨人。憑借強大的實力,極度膨脹的野心促使董卓開始著手設計問鼎中央政權的具體步驟。哼!老子胃口大開,待我想想,如何去切塊更大的蛋糕吃吃!
中平六年(189年)四月,漢靈帝劉宏在嘉德宮駕崩,少帝劉辯繼位。由於劉辯年幼不曉事,暫時由何太後臨朝主政,皇權更加衰微。宦官和外戚為了取得控製皇權的特殊權力,鬥爭日趨激烈。雙方不惜采用一切手段,相互排擠,殊死鬥爭。大漢王朝內部就開了鍋了。
深知朝廷派係之爭的董卓得知靈帝駕崩的消息後,心中竊喜:小皇帝你死得好啊!他密切注視朝廷各派動向,隨時準備相應措施,見機行事。不久,在河東伺機而動的董卓便收到大將軍何進的密令。何進是誰啊?何進就是少帝的舅舅,代表外戚勢力。靈帝死後,他與司隸校尉袁紹共同謀計誅殺張讓,遭到何太後的反對。於是,何進便誘董卓以好處,以聖旨名義召他立即進京討伐張讓,並以此來脅迫何太後。董卓接到聖旨後,大喜過望:哦耶!我老董等的就是這樣的機會啊!
於是,董卓董老大就立即召集人馬,連日引軍進京,並按何進的意思,上書少帝,要求“逐君側之惡”,“收讓軍,以清奸穢”。可是,董卓萬萬沒有想到,在他還沒來得及趕到洛陽之前,何進就在爭鬥中被張讓等人殺死。計劃不如變化快啊。這可就到了考驗董老大的智力的時候了。
這時,虎賁中郎將袁術(?—199年)也在洛陽統兵,聽到何進被殺的消息後,便放火燒毀了南宮,並追殺張讓等人。張讓和中常侍段珪慌忙劫持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半夜出逃至黃河渡口小平津(今河南省鞏縣西南)。
行進中的董卓遠遠望見京城一片火海,知道情況有變,打聽到少帝在北芒,董卓又急忙率兵前往。少帝被蜂擁而至的大軍嚇得驚慌失措,淚流滿麵。董卓威風凜凜,大搖大擺地走上前去參見少帝,並且向他詢問事變經過。少帝結結巴巴,語無倫次。董卓一看,嗤之以鼻:我勒個去!這樣的,也能當皇帝啊?丟人現眼!
倒是站立一旁的陳留王劉協主動上前向董卓講述了整個事變的經過,敘述毫不含糊,條理清楚。當時,劉協隻有九歲,比少帝還小整整五歲。董卓大為歡喜,認為劉協要比劉辯強得多,而且又因他是董太後親自撫養的,於是,便有了罷黜劉辯、擁立劉協的最初念頭。
董卓把少帝奉迎至皇宮後,挾天子以令諸侯,開始幹預整個東漢中央政權。董卓預謀的那一塊大蛋糕,搞定了!
長期統兵打仗的董卓深深體會到:要想征服百官,控製朝廷,必須得先掌握強大的軍事後盾。初到洛陽時,董卓部屬的兵力不超過三千人,為了一開始就給洛陽造成一種強烈的軍事威懾影響,他每隔四五天就命令所部晚上悄悄溜出洛陽,第二天早上再浩浩蕩蕩開進洛陽,戰鼓震天,旌旗招展,儼然千軍萬馬源源不斷。包括朝廷官員在內的所有洛陽人們,都被董卓如此強大的實力所嚇倒,不敢有絲毫越軌行為。雖然假象能暫時迷惑人,但終會被人識破。董卓此舉當然隻能是權宜之計,稍稍調整後,他便開始采取實際行動,以擴充兵力,收攬兵權。
大將軍何進被張讓伏殺後,他的部曲將領吳匡對何進的弟弟何苗(時任車騎將軍)怨恨很深,認為何苗存心不肯與何進合作,而且還懷疑他與張讓勾結,共同對付何進。吳匡念何進平日對自己有恩,發誓要殺死何苗,替何進報仇。他發動手下士兵,告訴他們說:“是車騎將軍何苗勾結張讓殺死了大將軍,我們一定要替大將軍報仇!”於是,便聯合董卓的弟弟董敏,共同攻殺何苗。結果,何苗就被他們給殺死了。何苗死後,董卓坐收漁翁之利,他大嘴一張,說:哇哈,都是我的了。果然,老謀深算的董卓不費一兵一卒就收編了何進、何苗的部隊。控製中央政權,掌握洛陽衛戍軍隊的兵權極為重要,董卓便具體部署,派心腹大將呂布殺掉執金吾,也就是京城的公安局長,接收了全部京城防衛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