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和所有的動物(包括人在內)一樣,都免不了生老病死這些經曆。
但是,恐龍生病,那是幾千萬上億年前的事,人們是怎麼知道恐龍生過病,而哪些恐龍又是死於疾病呢?當然也是從恐龍的化石中得知這一情況的。
古生物學家發現,在他們所研究的恐龍骨骼化石上,常有疾病和外傷的痕跡。
我國成都地質學院的兩位學者在研究四川自貢恐龍大批死亡的原因時發現,這批恐龍死於砷中毒。
他們分析了恐龍骨骼化石中的微量元素,發現砷的含量相當高,比正常有機體中的平均含量高出二至三個數量級,因此,他們推斷,這群恐龍死於砷中毒。
在成都理工學院博物館的大廳裏,陳列著一具巨大的蜥腳類恐龍的化石骨架。它就是產於我國四川省的合川馬門溪龍。
專家發現,這條恐龍的頸椎,脊椎和尾椎上等不同部位的骨頭上,長了很多瘤狀物和結核。這些骨質多餘物附著在它的身上。可見,這條恐龍活著的時候是多麼痛苦,最後,很可能是被這些瘤子、結核奪去了生命。
美國一位醫生說,他發現在一塊長30厘米的恐龍肱骨化石的一端,長有一塊像我們拳頭般大小的菜花狀的骨質增生物,這種異常增生可能是軟骨肉瘤。
陳列在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中的鴨嘴龍化石骨架上,左肱骨曾骨折而引起過骨膜炎,而且有骨質增生現象。在該館的巨型恐龍——雷龍的尾椎骨上,能看到它生前患過化膿性骨髓炎的痕跡。
至於那種由於爭食物、地盤等引起的恐龍與恐龍之間的打架留下的傷疤,掛的彩,在上億年過去之後,化石們還是忠實地記錄了這些。
加拿大博物館中一具鴨嘴龍骨骼上的肋骨顯示出它曾被誰打得斷裂,隻是幸好斷裂後,肋骨裂處又愈合了,可骨頭上卻留下了痕跡。由於這種情況相當普遍,因此估計這種損傷不大可能是偶然事故造成的,這些肋骨傷可能是雄性鴨嘴龍之間格鬥留下的標記。為了爭奪配偶和“領導權”,雄鴨嘴龍之間會用後腳跟互相猛踢對方。
許多恐龍的骨骼化石“告訴”我們,它們可能患過關節炎。一些專家對恐龍的親戚——一種巨大的水生蜥蜴——滄龍的病情進行了診斷,發現它們的脊椎有的得過炎症,有的得過減壓綜合症。得炎症的那個滄龍的脊椎骨,在切片檢查時發現了一枚鯊魚的牙齒,從牙齒上可以想像它那“鯊口餘生”的驚險經曆;得減壓綜合症的那個滄龍的脊椎骨經切片檢查證明是由深海潛水引起的。
為恐龍檢查身體,除古生物學家以外,還得靠現代醫學的幫助。
恐龍的病,隻有骨科病才能留下化石“病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