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中國的恐龍腳印化石(1 / 1)

我國是恐龍之鄉,上億年前曾有大量恐龍生活在這裏。它們不僅留下了大量遺骨,而且也留下不少腳印。

它們的腳印遺跡雖然很難形成化石,但是也或多或少地形成了一些。據發現,在四川、雲南、陝西、河北、湖南、山東、內蒙古、吉林等地均有分布。

四川省重慶自然博物館珍藏的恐龍腳印化石多達200餘件,為全國之最。

在四川省發現的恐龍腳印化石多達400個以上,分布在彭縣、資中、嶽池、峨眉、大足、威遠等6個縣市。該省產有我國最早的恐龍腳印化石,時代是三疊紀晚期。那時的恐龍腳印化石如鳳毛麟角,極為珍貴稀有。

四川省發現的一種恐龍腳印化石非常大,那是四趾足印,長50厘米,寬40厘米,差不多有一張小方桌那麼大,是由侏羅紀恐龍留下的。

1979年,在河南省內鄉縣發現的一窩恐龍蛋化石上,竟然保留著一個恐龍的腳印,腳印剛好踩在三個恐龍蛋上,十分清楚,從而形成了與蛋化石共存的腳印化石,堪稱為稀世珍寶。

在雲南省晉寧夕陽彝族自治鄉,也發現了如同雞爪一樣的恐龍化石。

1954年,在遼寧省朝陽縣羊山區大四家子西溝發現了大量的恐龍腳印化石。這腳印是三趾恐龍留下的。

我國目前最大的恐龍足跡,是在江蘇省東海縣馬陵山上發現的。足跡長82厘米,是白堊紀晚期鴨嘴龍留下的。

我國最小的恐龍足跡是在四川峨眉發現的,峨眉蹺腳龍的足跡。長僅2.7厘米,寬1.6厘米,時代為白堊紀早期。

我國近年在內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查布蘇木鄉發現的恐龍腳印化石其數量之多,分布範圍之大,創中國和亞洲紀錄。在這兒,大小不等、形態各異的恐龍腳印多達近萬個。集中分布在長約80千米的白堊紀早期的灰色岩層上。

我國發現最多的恐龍足跡是1940年日本人天部等人發現的斯氏熱河足跡,共有4000多個腳印。

1993年。在雲南楚雄蒼嶺鎮發現了蜥腳類恐龍腳印,在180平方米的化石產區內發現了190個腳印,這是我國第一次報道的蜥腳類恐龍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