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前三部(玩轉乾坤)和(玄天鬥士)(山舞龍蛇)。華夏,伏龍山的僻靜峽穀裏,有座慈緣小廟,周圍峰巒疊嶂,一條澗水在門前流過,風光特別秀麗。一日小沙彌驚詫地跑到方丈門外,喊道:“師祖!供奉的藥師佛顯靈了,腳下開始滴甘露,可香甜爽口了!”
方丈聞聽一驚,喜上眉梢,馬上說道:“快叫三堂長老們一起去看看!”
不大會兒一眾僧眾聚到藥師佛像前,仔細一看,果然在右腳縫裏連串地滴出晶瑩的水珠。方丈接了幾滴用嘴嚐了嚐,點頭稱是,低頭閉目撚著佛珠一算,笑道:“阿彌陀佛,小廟大喜呀!這甘露不是普通的泉水,而是須彌脈山膽靈泉水,被藥師佛真身引到這裏接濟眾生的,快接一銅缽我試著做一劑湯藥,看看對病症效果如何!”
方丈用他的藥學知識,反複試著論證了七天七夜,最後端出兩個瓷碗,對著眾僧說道:“是凡患有涼病者可服甘草湯,凡有熱病者可服柴胡湯,不需二個時辰藥到病除,老少皆宜非常靈驗!阿彌陀佛,禮佛要普度眾生,從明天開始,香火堂負責按方製成藥劑,每天按時發放五十份,懸壺濟世!”
消息如雷震撼了當地百姓,小廟由此煙火鼎盛,剃度的和尚越來越多,四麵八方香客絡繹不絕。隻要是虔誠的拜求者,身體患有大病小災的,吃了廟裏用靈水配製的柴胡湯或甘草湯後,果真藥到病除,非常應驗。
這神奇的新聞一傳十十傳百,令慈緣小廟名聲大震。遠近前來求藥的善男信女,人滿為患,常常排出幾裏地的隊伍,幾天才能求得一付靈藥。
常言道: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福禍。兩年之後,九月十五那一天小廟周圍百裏,暑熱奇高,人人汗流浹背。忽然之間一團烏雲飄來,‘哢哢’的電閃雷鳴,疾風加暴雨下了幾個時辰。雨過天晴之後,值日和尚解了伏天酷熱,清爽爽地欲取靈水熬藥,突然發現藥師佛腳下的靈水不滴了!
這事非同小可,當值和尚感到大事不妙,急忙擊鼓稟報。方丈聞訊後,率眾僧親臨現場查看,大家七嘴八舌地指指點點,香火堂長老說道:“這,這裏並沒有牆倒屋塌,也沒有發現任何異常現象,隻是廟裏霧氣沉沉,院落裏的光線暗淡了許多,怪哉!藥師佛腳下滴水果然斷流了!不知何故?”
方丈撚珠一算,歎道:“水滿則溢,月盈則虧,藥師佛靈脈告罄,天意如此,阿彌陀佛,善哉!善哉!”眾和尚聞言,都驚駭的麵露訝色,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怪事一傳出,立刻掀起百姓的軒然大波。開始無人相信,認為是和尚搗鬼,留後手發財不願再做善事。後來才知道確有其事,大家夥終於無可奈何,暗歎倒黴。陸續趕來的求藥燒香的眾人,眼看沒了指望,紛紛落寞地回走了。。。
久而久之,燒香拜佛的人眾越來越少,滿堂的僧眾也各奔他鄉。貪圖安逸的和尚一哄而散,隻剩下幾個虔誠的老少和尚靠化齋度日。如今小廟四壁蕭索,煙火冷落。每日敲擊的朝鍾暮鼓也顯得有氣無力。晚秋時節,金風颯颯,刮落一片片泛黃的葉子,四圍遠山近嶺更顯蕭瑟冷意。
傍晚,落日餘暉映紅了晚霞,山嶺的西方小道上,由遠而近風塵仆仆地走來了一位跛僧,土黃色的袈裟百家補丁,頭頂戒疤六個,古銅色的皮膚看似久經風霜,一雙精光四射的眼神,顯露出這是一位得道高僧。
高僧左手握一隻紫銅缽盂,右手拿著銀絲佛塵,站在小廟的門前好一頓端詳。瞬間將佛塵插在後脖頸衣領上,用手轉動胸前的大顆瑪瑙佛珠,嘴裏念念有詞:“是了!是了!你當初年少英雄了得,氣貫長虹,為天下蒼生記,不惜與黑佛玉石俱焚,浴火重生了。可敬,可歎!今世竟淪落為尋常孩童!天理何在?唉,你前生對老朽有再遇之恩,吾既得知天道輪回地點,又不可再泄露他人耳目,理應盡心盡力將其撫養成人。傾其所學,傳授成才學子,醒世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