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麵上是嘲弄自己,卻另有深蘊,所以,自嘲在許多場合具有特殊的表達功能和使用價值。

當我們陷入窘境時,逃避並非良方,你怒不可遏地反唇相譏隻會遭到更多的嘲諷,不如超脫一下,自嘲自諷,反而顯得豁達和自信,維護了麵子不說,還堵住了別人的嘴巴。

一次,在十幾年後的同學聚會上,有一男一女曾是同桌,因而說話遮攔便少一些。但女同學不久前丈夫因病去世,男同學並不知道,因而在玩笑中一無顧忌地提及其丈夫。

另一同學知情,便連忙阻止,讓他不要再說了,但他不知其詳,玩笑開得更為厲害。阻止的同學隻得說出實情,這個男同學可謂是無地自容,非常尷尬。不過他迅速回過神,先是在自己臉上打了一下,之後調侃起來:“你看我這嘴,幾十年過去了,還和當學生時一樣沒有把門的,不知高低深淺,隻知道胡說八道。該打嘴!該打嘴!”女同學見狀,雖有說不出的苦澀,但仍大度地原諒了老同學的唐突,苦笑著說:“不知者不為怪,事情過去很久了,現在可以不提它了。”男同學便忙轉換話題,從尷尬中解脫了出來。一旦因自己失誤而造成不好下台的局麵,最聰明的辦法是:多些調侃,少些掩飾;多些自嘲,少些自以為是;多些低姿態,少些趾高氣揚。像上麵的無意中觸人隱痛的男同學那樣,用調侃自嘲之法,低調退出;一便容易輕鬆地找到可下的台階。

某老師是廣東人,普通話不過關,有一次上語文課,講到某一問題要舉例說明時,把“我有四個比方”說成了“我有四個屁放”,一時教室裏像炸開了鍋,學生笑得不可收拾。老師靈機一動,吟出一首打油詩:“四個屁放,大出洋相,各位同學,莫學我樣,早日練好普通話,年輕瀟灑又漂亮。”老師的機智幽默贏得了學生的熱烈掌聲。

此外,自嘲能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拉近自己與他人的距離,甚至讓你倍受歡迎。通常,優秀的大人物自嘲可減輕妒意,無足輕重的小人物自嘲可苦中作樂。

某銀行的櫃台服務員能力出眾,參加工作不久,便以靈活的人際關係方式,和同事、客戶打成一片。

這位服務員很快地就當選了公司的模範員工,接受了表揚與獎金。

在表揚會上,銀行總經理介紹他說:“他不但年輕有為,而且待人接物都值得我們學習,尤其是,無論你什麼時候看到他,他臉上都掛著笑容,這點更是難得。現在請他講幾句話。”

該服務員很謙虛地謝過總經理,接過麥克風說:“謝謝總經理,也謝謝大家給我這個榮譽,我一定會努力,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不過,”服務員看了看底下的同事,忽然調皮地說,“如果我的臉上不擺著笑容,我的眼鏡就會掉下來。”

在場的人聽了都哈哈大笑,不由得地鼓起掌來。

這位服務員,他資曆尚淺就得獎,同事心裏多多少少會覺得不是滋味,但他的一番自嘲,消除了同事心裏的不平衡。

適時適度的自我嘲笑,還可讓不友善的氣氛變得友善,讓他人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接納你。

自嘲是缺乏自信者不敢使用的技術,因為它要你自己罵自己,也就是要拿自身的失誤、不足自我諷刺,對醜處、羞處不予遮掩、躲避,反而把它放大、誇張、剖析,然後巧妙地引申發揮,自圓其說,博得他人的一笑。沒有豁達、樂觀、超脫、調侃的心態和胸懷,是無法做到的。自以為是、斤斤計較、尖酸刻薄的人更難以望其項背。

嘲笑自己的不足是一個人人生態度的最高境界,是一種良好修養,是一種充滿魅力的交際技巧,使自己活得輕鬆灑脫,使別人感到你的可愛和人情味,有時還能更有效地維護麵子,建立起新的心理平衡。

將心比心,才有莫逆之交

有的人也許你都認識了數十年,也沒成為鐵杆朋友;有的人可能剛剛謀麵就跟你一見如故,很順利地辦成很多事情。總結一下這些情況你就會發現,如果你身上的某一點打動了對方,可能就會讓你們成為莫逆之交;可是如果你們隻會交流一些皮毛,那肯定認識了幾十年也還隻是泛泛之交。這就要看你是否懂得換位思考。

有一位窮秀才想赴京趕考,卻苦於沒有盤纏,無奈之下他想起當地有一位隱居山間的姓劉的老翰林,希望能從他那獲得些資助。但是聽人說這個老翰林生性孤傲,於是在登門拜訪之前這個秀才先獻上一首詩:“翻山度水之名郡,竹仗草履遏學尊,途見白雲如晶海,沾衣晨露浸餓身。”詩的前兩句寫經過長途跋涉前來歸地拜訪學尊,第三句暗指劉氏能擺脫俗事糾纏,在山間過隱居生活,末句則寫明了他目前遭受饑餓的現狀,也暗示了前來拜訪的目的。劉翰林一見信上的詩,對他的才氣很是讚賞,不僅熱情接待了他,還資助了他不少銀兩。

這個窮秀才通過展示自己的才華順利達到了自己的目的。而他之所以成功,就因為他準確把握了自命清高者的心理特點:他們往往有較高的文化素養,但卻大都潔身自好,所以不願與常人交往,卻傾心於有才華的人,因此想要獲得他的青睞,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交談中恰到好處地層現出你的才華與學識,因其愛才便會自開家門。

與機靈的秀才相比,下麵的這位麵包商是在屢經失敗之後終於變聰明的。所幸的是。他們都得償所願。

達威爾諾先生原想為紐約一家旅館供應麵包。四年期間每周他都去找旅館負責人。他甚至在旅館裏租了間房間,住在那裏,以便達成交易。不過,到底還是沒能談成。“但後來,”達威爾諾先生說,“我考慮了人的相互關係的本質以後,我決定改變策略,弄清旅館負責人對什麼感興趣。

“我了解到,他是美國旅館服務員協會的成員。不僅是這一協會的成員,而且還是協會的主席。無論這一協會的代表大會在什麼地方召開,即便是跋山涉水,漂洋過海,他也會出席。於是,第二天見到他,我開始談起這個協會。結果如何?他非常起勁地給我談了半個小時。我一下子明白了,協會是他愛談的話題,是他的嗜好。當時,我壓根兒沒談麵包的事。可沒過幾天,旅館的財務管理員給我打電話,請我帶樣品和價目表去。”“我不知道您和他在一起幹了些什麼,”財務管理員對我說,“但是您可以相信,您現在可以和他達成協議了。”

“想想吧,我想達成這個協議已經有四年了,假如我早不費勁地了解到這個人對什麼感興趣就和他談些什麼話,早就達成協議了。”

你見過那種不聽不問,一見到病人就開藥方的醫生嗎?你和一個陌生人初次見麵的時候,不管不顧就滔滔不絕地說話,就相當於不問病人就開藥方的醫生,效果怎麼會好呢?你一定要對對方有所了解,才可以確定自己該怎麼做才會最有效。

想要了解並打動對方,就要抓住對方最關心的關鍵點。有時候這個關鍵點不是興趣,也不是顯而易見的身邊事,你就多觀察他的家人和周圍的人,從周圍間接地看看他感興趣的興奮點究竟在哪裏。

查爾斯就職於紐約市一家大銀行,奉命寫一篇有關某一公司的機密報告,他知道某一個人擁有他非常需要的資料。於是,查爾斯先生去見那個人,他是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長。當查爾斯先生被迎進董事長的辦公室時。一個年輕的婦人從門邊探進頭來,告訴董事長,她這兩天沒有什麼郵票可給他。

“我正在為我那12歲的兒子搜集郵票。”董事長對查爾斯解釋到。

查爾斯先生說明他的來意,開始提出問題。董事長的說法含糊、概括,他不想把心裏的話說出來,無論怎樣好言相勸都沒有效果。這次見麵的時間很短,也沒有實際效果。

“坦白說,我當時不知道該怎麼辦,”查爾斯說,“接著我想起他的秘書對他說的話一郵票,12歲的兒子,我也想起我們銀行的國外部門搜集郵票的事,從來自世界各地的郵件上取下來的郵票。

“第二天早上,我再去找他,傳話進去,我有一些郵票要送給他的孩子。我是否很熱誠地被帶進去呢?是的。他滿臉帶著笑意,客氣得很。我的喬治將會喜歡這些。他不停地說,一麵撫弄那些郵票。我們花了一個小時談論郵票,瞧他兒子的照片,然後他又花了一個多小時,把我所想知道的資料全都告訴我,我甚至都沒提議他這麼做,他把他所知道的,全都告訴了我,然後叫他的下屬進來,問他們一些問題。他還打電話給他的一些同行,把一些事實、數字、報告和信件,全都告訴我。”

查爾斯先生就是抓住了董事長心疼兒子這個“七寸”,以巧妙的方式打動了對方的心,從而獲得了生意上的成功。

如果你能事先探聽到對方的消息自然好,如果不能也沒關係,你照樣可以臨時了解他,並根據得到的信息做出反應。當然,這需要你處處留心。

一次,一名推銷員去一位大學教授家裏推銷保險。這位教授是一位很有威望的動物學專家。他對自己以前的保險代理人不滿意,認為他們沒有向自己提供較為完善的保險計劃。

見麵後,他細致地介紹了自己目前的保險安排和為了適應環境變化所做的調整計劃,並問了很多技術性問題。他問這些問題的目的好像並非是想知道答案,他的目的更像是在考查推銷員的知識。推銷員屢次想要把談話引入正題,但這位客戶根本不給他這個機會。

推銷員覺得自己是在浪費時間,畢竟他不是專程前來聽這位先生講課,況且他的“課程”並沒有拉近彼此的距離。於是他準備告退。

這時候,這位教授接了一個電話。內容是關於他的課程。大概可以聽得出來,他下學期要開一門關於考拉熊的課程。在電話結束後,推銷員便和他談起了這種澳洲的小動物。

“你知道考拉熊?”教授的表情讓他感到他們之間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

“這確實是一種很可愛的小動物,以前我看過有關的報道。”推銷員實事求是地回答。

這位客戶的態度徹底改變了,他不再提問,而是對推銷員的提問給予詳細的回答。

於是,那天除了從教授那裏知道了許多有關考拉熊的專業知識外,他還收獲了一張訂單。

總之,人們總是願意認同那些與自己有著相似或者共同的愛好、興趣、經曆的人,也會不自覺地認同那些關注自己、關心自己所在乎的事情的人,如果你能夠抓住他們的這種心理,讓自己設身處地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打動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