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問題是許多父母與孩子間的敏感話題,有的家長和學校不敢捅破這層窗戶紙。盡管青春期性教育對21世紀青年發展的重要意義已逐步為人接受,但是對於教育方式則是眾說紛紜,也許我們可以放開眼光,借鑒一下荷蘭、新加坡、英國三國的性教育。
荷蘭餐桌討論
荷蘭人開放的性態度給全世界留下過深刻印象。然而,荷蘭性開放並非像外界擔心的那樣的性泛濫。相反,荷蘭擁有歐洲國家最低的青少年懷孕比率。
孩子6歲進小學時就已開始接受性教育,與學其他課程一樣,沒有什麼特別,孩子們還可以自己做研究報告,甚至會在餐桌上和父母討論這方麵的話題。教育專家們認為,對青少年甚至兒童開展早期性教育,可以幫助青少年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新加坡成長歲月
新加坡計劃生育協會為年輕人製定了一係列性教育方案,其重心放在嚴格控製性行為、性年齡上。新加坡政府十分注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對性犯罪的量刑十分嚴格。到1999年,就已經有9000名公民接受了性教育課程,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2004年新加坡教育部製定了一個係統的性教育方案,並為中學低年級學生設計了一套多媒體性教育教材《成長歲月係列》。
英國同伴教育
英國的青少年未婚先孕的比例提高後,在專家的建議下,英國政府通過法律規定,必須對五歲的兒童開始進行強製性性教育。英國所有公立中小學根據“國家必修課程”的具體規定來進行性教育,按不同年齡層劃分為四個階段進行不同內容的教育。
目前,在英美等國家較為流行“同伴教育”,即利用朋輩間的影響力,通過發展青少年的自我教育和自助群體,抵禦來自社會的消極影響。
美國青春期性教育
美國青春期性教育起始於60年代,時值西方國家興起“性自由”“性解放”運動。這場運動對於美國當時青少年來說,是一場災難,直接後果就是少女懷孕逐年增多,每年有100多萬少女懷孕,65%嬰兒是私生的,美國女孩很少有人願意保持處女貞潔。另一個數據還表明每年有約300萬少年染上性病!據有調查指出,每個美國觀眾在一年的電視節目中,可以看到9000個暗示或間接表現性行為的鏡頭。
如何避免或減少這種情況呢?
有專家指出需要對中學生進行性科學知識包括避孕知識的教育。在美國《時代》周刊的一次調查中發現,有78%的美國人讚成學校開設青春期性教育課程。當時被公認的學校青春期性教育目標有:減少性病,減少私生子和性適應不良行為,培養青少年正確對待異性,和異性建立高尚關係的態度和能力等。近年來,美國在關於學校開展青春性教育持有兩派意見,他們都讚成在學校開展青春期性教育,但在具體目標、任務上存在差別。一派以美國性信息與性教育委員會(SIECUS)為代表,提出“安全性行為”綜合性教育目標,他們強調個人的權利,認為“性關係永遠也不應該被強製或被剝奪”,因此,寧願告誡學生使用避孕套或其他避孕方法,即“安全性行為”的方式,以促進性健康和個人生活的幸福。
因此,他們主張學校青春期性教育課程應主要教會學生使用避孕套,使他們在進行性行為時,健康受到最低程度的傷害。另一派以美國性健康醫學研究所(MISH)為代表,他們提出性和品德教育目標,提倡以品德為基礎的“禁欲方式”的性教育,即青春期性教育課程應主要進行人格教育,促進學生保持童貞,直到他們找到準備與之生活一輩子的人,結婚時再發生性關係。他們認為,性行為是由價值觀而不僅僅是由科學知識決定的,必須教育年輕人運用核心倫理道德觀,如尊重、責任來控製自我。
目前,在美國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後一種觀點,曾經占支配地位的:安全性行為課程試圖降低青少年性病發生率,未婚妊娠和青少年性活動發生率的實踐已告失敗,更多的人主張以人格為基礎,采取以禁欲方式進行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