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叛逆”是種常見病(2 / 2)

六成學生難以適應新環境。

某初中生因換了個班主任而成績下降,某大一新生無法適應大學生活而休學在家,某學生搬新家轉學後,天天鬧著不上學,等等。

袁林方說,社會適應性差,已經成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大困擾。

鄭州市青少年社會適應性調查報告顯示,60%的學生表示,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環境。轉學、升學等環境變化會給他們帶來不同程度的負麵影響。36%的學生認為自己在當眾丟麵子後不能盡快走出陰影。

袁林方說,每年9月開學季,都是學生心理谘詢的高峰期,其中很大比例的谘詢都是新環境適應不良問題。培養青少年應對“變化”的能力,成為當務之急。他說,進入新環境,接觸新人群,做許多之前沒有做過的事情,中學、大學的新生需要應對很多的新變化。他建議“新生”們趁著假期的時間,在家裏有意識地培養一下自己的適應能力,對自己將要麵對的變化做好心理準備。在家裏刻意鍛煉一下自己的自理能力,使自己能夠避免“新生適應不良症”,開學後順利適應新的學習生活。

關於青春期的秘密父母知多少

2011中國科協學術建設發布會上,公布了2010至2011心理學學科發展報告,其中一項關於我國公眾自尊水平的調查顯示:小學生自尊水平最高,到初中階段降至最低,然後從高中開始回升,並持續到大學和成人階段。另外,針對10萬名6至15歲少年兒童的調查研究顯示,從小學四年級起,相鄰年級的數學成績差異增大。

青春期男生比女生“自尊”

研究發現,自尊的性別差異幾乎為零,總體上男女兩性沒有明顯差別,但年齡卻在調節性別差異的大小,具體來說,自尊性別差異大小隨年齡增加呈倒U型趨勢。從青春期開始男性大於女性,且這種差異隨年齡增長而加劇,到青春期晚期達到頂峰,大學階段後男女自尊的差異又逐步縮小。然而,進入老年階段後,女性的自尊水平又開始高於男性。

獨生子女有自戀傾向

同時,非獨生子女的自尊水平普遍低於獨生子女。但最新研究發現,我國獨生子女有自戀傾向,這種自戀型的高自尊應該得到更多社會關注。除了傳統的自身和個性因素,生理變化也會影響自尊水平的高低。此次研究發現:體重越重,自尊水平越低;對自己身體形象越不滿,自尊越低;牙齒畸形程度越高,自尊越低。相反的,外表越好,自尊越高。

青春期心理可塑性最強

專家分析,自尊的年齡差異和發展趨勢表明,青春期是個體自尊水平發展、變化最為劇烈的時期,當然也是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因此要特別注意對青少年自尊的維護和促進,以減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不良行為問題。此外,自尊還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谘詢、輔導、教育得到提高。值得一提的是,體育鍛煉除了能增強個體的生理健康和體質外,還可以顯著提高自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