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聲、謝應光、趙麗玲:《中國新詩發展的反思與探求》,《喀什師範學院學報》1999年3期
徐其超:《地域文學的地域文化闡釋》,《四川日報》2000年2月22日
王吉鵬、於九濤、荊亞平:《魯迅民族性的定位》,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彭國慶:《論卞之琳詩歌意境中的傳統意蘊》,《廣西社會科學》2000年4期
巫小黎:《共和國成立以後的李金發研究》,《嘉應大學學報》2000年5期
段從學:《跋涉在荒野中的靈魂——穆旦與魯迅之比較兼及新文學的現代性問題》,《魯迅研究月刊》2000年6期
汪雲霞:《文學史寫作的焦慮與期待——中國現代文學史編撰研討會綜述》,《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0年3期
巫小黎:《李金發研究述評——紀念李金發誕辰一百周年》,《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0年4期
範藻:《抖落鉛華見精神——宗白華枙流雲枛小詩與中國古典詩歌傳統》,《達縣師專學報》2000年1期
劉靜:《卞之琳詩歌藝術淺論》,《東嶽論叢》2000年3期
朱崇科:《曆史重寫中的主體介入——以魯迅、劉以鬯、陶然的“故事新編”為個案進行比較》,《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0年3期
張福貴、孔朝蓬:《現代化之路:在曆史與未來之間反思——“20世紀中國文學現代性問題”學術研討會述評》,《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1期
湯學智:《90年代文學理論批評走向考察》,《文藝評論》2000年3期
徐其超:《四川新時期: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回眸》,《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0年6期
賈振勇:娜拉出走:現代性的女性神話——魯迅小說《傷逝》再詮釋,《魯迅研究月刊》2001年3期
王攸欣:《1998~1999年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述評》,《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1年1期
談鳳霞:《徐誌摩比較研究述評》,《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2期
張賀敏:《學衡派與吳宓研究70年》,《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3期
陳林:《穆旦研究綜述》,《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1年2期
謝向紅:《自由詩的自由與法度——論艾青中後期詩歌的格律化傾向》,《鎮江師專學報》2001年2期
劉勇、李春雨:《郭沫若研究述評》,《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4期
馬自力:《近年來文學研究的主要特點及值得注意的動向》,《湖北大學學報》2001年4期
羅振亞:《何其芳枙預言枛的情思空間與藝術殊相》,《江漢論壇》2001年9期
劉增人:《論魯迅的人格範型(二)》,《魯迅研究月刊》2001年10期
張賀敏:《學衡派研究述評》,《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1年4期
段從學:《李怡:方法與精神》,《涪陵師專學報》2001年3期
張桃洲:《“中國現代文學傳統”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文學評論》2001年6期
小客:《“中國現代文學傳統”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學術月刊》2001年9期
秦弓:《論五四時期的傳統文學觀》,《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6期
李本東:《重慶複旦大學的校園文學活動考略》,《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1年4期
秦弓:《2000年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狀況及趨勢》,《淮陰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1期
劉繼業:《新時期穆旦研究述評》,《雲夢學刊》2002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