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安順地區關嶺縣南10公裏龍爪樹後麵的曬甲山,傳說因三國時諸葛亮南征屯兵曬甲於此而得名。山頂上的赧色嘎岩,壁立如削。壁上有不知何人寫在上麵的“神秘天書”。
“紅崖天書”直接寫在末經打磨的石壁上,寬10米,高6米,計40餘字(其中“虎”字是清朝人徐印川所加)。參差不齊,大約分為十行,首行2字,末行10字。字大小不一,大者40厘米以上,小者20至30厘米。從岩下仰望,字青石赤,仿佛大書深刻,臨近細審,無斧鑿痕,字形奇異,非篆非隸,不能辨識。
最早的記載見於明嘉靖年間邵無善的“紅岩”詩。清代中葉,開始引起學者的注意。先後有拓本、摹本、縮刻本多種麵世,並被收入全國性的雕刻著錄。記遊考證之作甚多。鄒漢勳、劉心源還分別作有釋義。光緒年間,影響更大,名播海外。法國人柏如雷和弗海爾謂此刻“含有絕對的神秘性”。
“紅崖天書’,研究了近百年,說法不一,持肯定態度的有“三危禹跡”、“殷高紀功”、“諸葛圖譜”、“苗文右書”和“囊文先聲”諸說;持否定的則斷言此非人工所為,乃是自然生成的石花,更有甚者,近來有人說它是“宇宙信息、“特異功能”。所有這一切都是撲朔迷離、雲裏霧裏,沒有拿出令人信服的根據。
1995年3月,貴州省安順地區行署向世人懸賞出百萬破譯天書。此舉在海內外引起轟動,掀起了“紅崖天書熱”。
日前,山東大學藝術係副教授劉樂一先生應邀前往對其進行實地專題考察,經對各種摹本進行比較研究,得出了令專家學者信服的新論點。劉先生曾因破譯《周易》中的八個卦符而飲譽學術界。他認為:“紅崖天書”是漢字屬性,形成於明朝初年,是二位目睹過宮廷內亂的隱士所寫,其字義為:丙戌之時,宦官亂政(歐、殺),有口難言。“天書”的右下角有兩組圖形,很像一個女人在祈禱和一個兒童在戲耍。劉先生認為其含義是說:自此不再問政事,與妻兒隱山林共享天倫之樂。
劉樂一先生的這一立論,目前己得到眾多曆史、文字和文物專家學者的認可。百年文字之奧秘終於被揭示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