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大山大河,需要費大力氣。

寧強縣水土保持工作站不到30個人,其中女同誌幾乎占一半。平時在機關的人很少,絕大多數都上山去了,包一個點,包一麵坡,包一條溝,包一個村……任務落實得很具體,從規劃到施工,再到最後的驗收,一點兒都不能馬虎。這個水保站,連續幾年拿了省市的水保振興獎杯。

在縣城郊區的水保小樓裏,我見到了副站長兼辦公室主任王慧琴,這是一個本地妹子,老家就在燕子砭。她今年三十多歲,戴副眼鏡,一副瘦弱文靜的樣子。王慧琴2000年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保專業本科畢業,然後就來到縣水保站。工作一年後結了婚,現在有個上小學的女兒。她包抓文家河小流域生態工程,白天在工地上測量、放線、指導、監督,晚上回不來,就住在農民家裏。農村條件有限,生活無法規律,女同誌的幹淨衛生呀、化妝保健呀就更別提了。

我問她女兒怎麼辦,她說女兒小時候放在別人家裏,請人帶。現在女兒上學了,就給她胸前掛個鑰匙,裝些錢,自己吃飯、回家,晚上讓朋友或鄰居幫著照看一下。水利工地上沒有節假日、雙休日,隨時要處理事情,孩子也習慣了。我說可以請家裏老人來帶孩子,她說自己的老娘已經七十多歲了,身體不好,在老家還需要別人招呼呢。婆婆家遠在安徽,那邊還有牽掛,過來不了,並且也不適應陝南的生活習慣。

王慧琴的老公在西安某水電單位工作,長年住在陝北的工地上搞質檢,也是忙得沒有節假日。每年她去老公的工地一次,老公來寧強一次。她說這比過去的“七夕”相會好多了,牛郎織女每年才見一次,咱們兩次,機會多一倍呢。聽到這兒,我的眼睛有點兒發酸,畢竟社會環境不同了,年輕人的要求也不同了,這種比說,隻是一種心理安慰而已。什麼巾幗英雄花木蘭啊等等,多是理想的化身,輪到自己身上,試試看?麵對著王慧琴這樣的山區水保工作者,我們怎能不肅然起敬!

王慧琴的辦公桌上,放著一麵小牌子,上寫:寧強縣水土保持工作站漢水源先鋒工程示範科室。我把她與這牌子,一起拍進鏡頭裏。

水保員李朝輝,一個身強體壯的青年人,為工地調運樹苗時在山路上翻車,手骨折斷,留下了後遺症。

水保員李清利,中年人,在火烽埡村水利工地上施工放線時,從2米高的石坎上失足掉下來,摔成輕微腦震蕩。

水保員陳軍,在鄉下被瘋狗咬傷,要連續打十幾次防疫針。還有一次正在農家裏與老百姓交談,地震來了,農戶房塌差點兒被埋。

站長周傑,老水利工作者,有一次去鳳縣參加水保工程評審會,遭遇車禍,右臂骨折,住院三個月。

在寧強縣水保站,小擦小傷小病是不值一提的,因為太多了,太常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