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很有影響的《南方人物周刊》雜誌,在第18期上發布了一個“中國10座宜居小城”的專題,於全國幾千座中小城市之中,挑選出10座城市,認為它們最適宜人類居住。這其中,就有安康,說得具體點兒,就是漢濱區古城。這在陝西是唯一的,在漢江流域也是唯一的,令本地人喜出望外,也使外地人對坐落在山穀間的這座小城刮目相看。

安康入選的理由是:“這座城市有一種低調溫暖的美麗,隨意而不雜亂,安靜卻不沉默。她不排外,不冷漠,沒有鋼筋水泥的環抱,卻坐擁真正的藍天。作為一座小城,安康有著一座城市的本分——讓生活更美好。”

這個結論,在我意料之中。幾年前,我在一篇小文章中,就為安康寫了幾句廣告語:走進安康清肺(空氣質量全省第一),食在安康養胃(無汙染的綠色食品),住在安康親水(麵臨美麗的漢江),活在安康不累(生活節奏慢,壓力小)。

當然,我可能帶有偏見。本人自稱旅行家,曾去過全國80%以上的城市,曾為陝西省的99座縣城拍過照片,最後還是覺得安康最好,或許這是家鄉觀念在作祟。有句流行歌詞是“人人說咱家鄉好”嘛!

不過,我心中也是有標準的:一座宜居城市,必須有山有水(富氧,有起伏變化,視覺舒服),必須溫度合適(避免暴熱暴冷,難受),規模不大不小(大了嘈雜,小了冷清),海拔不高不低(高了紫外線強,低了潮濕),對外交通便利(最好是水陸空俱有),生活設施齊備(食物豐富,有好的醫院、好的學校)。

這些標準,在安康都能找到。

現在的安康城,的確可稱為秦巴山中優勝地。群峰環繞,大江奔流,三橋飛架,四水彙通。尤其是城區的漢江兩岸,碧樹蒼翠,林道整潔,漢江河濱公園、望江樓公園、漢調二黃公園和濱江大道等一批綠地,是人們休閑的好去處。如果是夏日的夜晚,叫上一杯紫陽茶,坐在江邊細品,頭頂明月,腳下清流,遠處有閃爍的燈火,時斷時續的陝南民歌隨風飄來,那種家園的親切真是享受。此時的漢江,仿佛是“大麗江”(放大了的雲南麗江)。

隨著沿江兩岸建築的增多,商業的興起,漢江這條碧水,成了安康城的內河。很多安康人夏夜跑到江邊來納涼,吹著清風,聊著家常,心靜了、夜深了、悶熱驅散了,然後招呼一聲,回家休息,一覺睡到天明。

這種情景,是進行南水北調,綠化漢江兩岸,加強生態建設,創建園林城市之後才出現的。近10年間,安康全市累計造林達656.97萬畝,其中人工造林477.32萬畝。在安康城區,新增綠地34891平方米,改造綠地16573平方米,綠化道路25公裏,街道、廣場、學校、機關、廠礦和營房駐地栽植香樟、桂花、紫金、玉蘭、雪鬆等珍稀樹種三十餘種八十餘萬株,種養花卉300萬盆(株)。城市周邊綠化步伐加快,中心城市市容市貌得到改善。以道路綠化為骨架,公園、遊園、廣場均勻分布,道路、街道、公園、廣場連貫,一街一景、一路一貌的綠化格局已經形成,一座現代化的城市正在崛起。

安康老城裏的高層建築,現在每平方米售價已接近5000元,比省會西安僅低一千多元。尤其是那些地段好的,臨近江邊的,賣得挺搶手。為啥這麼貴呢?因為城市建在河灘上,平地有限,而10個區縣的出外打工的人掙到錢後,不願回鄉下老家,也在市區買房子居住。還有那些在西安等地工作的安康人,有不少想回來養老。

不過,我們現在看到的和渲染的,是安康好的一麵,是城區這個眼珠子的部位。

其實,安康的國土麵積23529平方公裏,基本上都是山區,很少平川,現在還是國家級貧困地區。

俗語說:靠山吃山,近水吃水。但這山水能給人帶來幸福,也能帶來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