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八年(1828年):洪水進城,將橋打斷,淹死多人。

道光十二年(1832年):8月8日至12日,大雨如注,漢江上漲。加上南山洪水暴發,14日水高數丈,由城直入,淹城塌房,溺死多人。

鹹豐二年(1852年):8月31日,漢江溢,決小南門入城,廬舍坍塌無算,兵民溺死三千多人。10月,賑濟興安災民口糧一個月。

同治六年(1867年):夏,大旱。7月,地震。9月15日,大水決堤入城,衝毀民房官舍。冬季起修補六堤,至光緒六年(1880年)夏竣工,曆14年。

光緒五年(1879年):5月大風,飛沙走石,恒河水溢,大河口街民房多被水衝。壬午未刻(19日13-15時)地震,甲申卯刻(21日5-7時)再震。

光緒十五年(1889年):3月補修安康舊城,至光緒十七年(1891年)8月竣工。夏秋,雨澇百餘日,山崩泥流,塌房傷人。大饑延2年。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7月,漢江溢,城區大部被淹。

民國十三年(1924年):旱澇交加,農業歉收,人食草根樹皮。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6月1日起大雨三晝夜,沿河居民淹沒無數。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此年夏,大雨數日,山洪暴發,衝淹沿河田禾。7月,莊稼大部受旱枯死。秋收時,陰雨連綿,穀多生芽,包穀僅收一二成,冬饑。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春荒夏旱,加上洪水、風雹侵襲,糧食歉收。每百公斤小麥由182元漲至1600元,人食樹皮草根。田壩鄉外逃三百餘戶,餓死四十多人。城關居民馬春軒捐濟1600元,國民黨政府撥法幣4萬元“賑濟”安康災民。

1951年:9月9日,漢江漲水,流量1.8萬立方米/秒。

1955年:7月2日、6日,吉河、梅子鋪區先後降暴雨,晏吉河、月河陡漲洪水,水頭高丈餘,衝毀耕地1126畝、堰渠211條、堰塘9口、房屋14間。8月12日大河、葉坪二區惡風暴雨,山洪暴發,大河區17個鄉有16個受災,衝毀渠305條、筒車25架、房屋28間。9月17日,漢江漲水,流量1.69萬立方米/秒。

1957年:7月15日至19日,連降暴雨,衝毀、淹沒耕地32302畝,房屋187間,死亡37人。從下旬起持續幹旱四十餘天,糧食減產。

1960年:9月上旬,連降大雨5日,降水274毫米。6日21時,漢江流量1.85萬立方米/秒。城關、文武、張灘、吉河、恒口、五裏、茨溝等區水災嚴重,受災4746戶,成災麵積131330畝,倒塌房屋4629間,死亡17人,重傷15人,衝毀黃洋河、牛岔灣等中小型水庫4座,堰塘241口,渠道4744條。

1978年:7月1日—3日,連降暴雨,降水量207毫米,受災農田麵積64535畝,其中無收27904畝。山洪塌方死亡7人,雷電擊死1人。城區南山排洪渠溢流,城關4鄉18村和4個居委會遭到洪水襲擊,重災389戶。

1983年7月下旬,陝南普降大雨、暴雨,雨洪同步,漢江出現特大洪峰。31日22時18分,最大流量3.1萬立方米/秒,安康老城被洪峰吞噬。

看到這裏,我的思維被鎖定,然後閃回到那場我親身經曆的巨大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