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在秦嶺深處的山溝中鑽來繞去,突然看見前方一個狹窄的穀口,兩棵千年老樹,幾間青瓦小房,像國畫中的風景小品。

穿過穀口,眼前的山懷中,出現一個長方形平坦的壩子。路邊栽著一塊石碑,上書:旬陽縣丹江口庫區及上遊水土保持工程管護區。

這個壩子寬約幾百米,長約8公裏,千餘畝油菜花黃豔豔一片。一條清悠的溪水在田野中隨意流淌,蜿蜒而來,給平川增添了靈動的生機。水泉坪,是旬陽縣最具優美田園風光的地方,在陝南新時期傳統農村發展變革過程中,具有一定的試驗性和代表性。

但在幾年前,這個小世外桃源還藏在深山人未知。一是地處海拔在1000米左右的陡峭山峰間,二是山區泥石流變化無常,三是交通不便,導致穀中人出不去,外邊人進不來,屬於自然環境和經濟條件較差的邊遠山村。

2008年,旬陽縣政府提出了“傾力扶持邊遠山村,實現城鄉均衡發展”的思路,並確定了“生態環境一流,主導產業明晰,基礎設施完善,人民文明守法”的標準。縣長鄒俊傑親自抓點,召開現場會。於是,水泉坪村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群眾投資投勞爭取貸款,修起了十多公裏通村水泥路,新建了便民橋,並充分利用國家水土保持項目的落實,治理了水土流失,植樹造林,恢複生態,因地製宜,發展綠色富硒農產品,成為名傳山外的農業觀光旅遊之地。

在農家樂吃午飯時,通過仁河口鄉黨委書記劉連文的介紹,我為水泉坪的發展歸納總結出“十千特色”:千畝魔芋、千畝核桃、千畝烤煙、千畝油菜、千株銀杏、千畝板栗、千畝蠶桑、千畝獼猴桃、千人務工、千戶移民。

現在,水泉坪“房子依山建,溪水繞平川,良田居中間”,白色的牆壁院落整潔衛生,環境幽雅,清新亮麗,農電入戶,自來水入戶,移動通信覆蓋。新建的敬老院硬件設施一流,小學校寬敞整齊。

水泉坪還是個長壽之村,全鄉80歲以上的老人,60%聚集此地。

村子上部有十多口大大小小的泉眼,一年四季旺流不息,它們流進仁河,又彙入漢江,滋潤著下遊的百姓生活。老人們稱這個聖水泉為水龍,保護著群眾的平安。據傳,這泉水澆灌出的稻米飯粒圓潤,湯汁濃鬱,香氣四溢,含硒量較高,曾被作為“貢米”,進貢到朝廷。提起保護清水進北京,老人說:朝廷要用這兒的水,是咱們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