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老城下,漢江古渡邊。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把手中的大碗伸進江裏去舀了水,然後站直身子,端起碗來一飲而盡。他身後的學生們,也各自用手中的碗去江裏舀了水,喝下肚去。接著,他們集體高聲朗誦《詩經·周南·漢廣》: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於歸,言秣其馬。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於歸,言秣其駒。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這是一首表現江邊人民對漢江美好情感的古詩。

自從南水北調的消息傳到襄陽,襄陽五中的曆史教師李治和就領著自己的學生,每年夏季的某一天,他們背靠古城,麵向大江,飲一碗江水。

這樣潔淨的可以直接飲用的漢江水,讓他們感到無比欣慰。

為什麼要堅持這樣做?李治和說:我要讓自己的身體,來體驗和見證漢江水質的變化,同時也提醒我們肩上擔負著保護一江清水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