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院中的臘梅飄浮著淡淡的幽香,遠處的鞭炮此起彼伏地炸響,現在已是2011年的春節。我坐在窗下,整理著探訪筆記和資料,思緒又飛到秦嶺之南。
到目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的建設已初步完成,一江清水蓄在丹江水庫之上,那碧波閃閃的湖麵,望上去讓人不飲自醉。從陶岔渠首樞紐向北延伸而去的人工長河,大部分工程也接近完成。
按計劃,2014年長河正式通水。到那時,閘門開啟,晶亮的水流一路歡歌奔向北京,在團結湖彙入京城的生活水係,然後通過毛細血管一樣的管道,流進京畿居民家中的鍋、碗、杯中,訴說漢水的甘甜。
南水北調中線輸水長河,全長1421公裏,平均寬度120米,平均水深7米。雖然途中要經過很多城鎮、河流,但它始終保持獨立之姿,不受地麵影響,不與其他水源重會,時而是城中河,時而是河上河,過黃河時又變成河下河,一路自流向北,把絕好的水質輸送到底。
這樣的人工長河,全球少有;這樣的水利工程,世界罕見;這樣的建設速度,更是奇跡。
通水後,河南、河北、京津等沿線城市居民的優質飲用水能夠得到保證,幹旱年份一些城市將不再出現“水荒”現象。對於數百萬長期飲用高氟水、苦鹹水和其他含有害物質的深層地下水的當地人來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將從根本上改善其飲水質量。
作為一個漢水子民,我按捺不住自己內心的激動。漢水將我養大,我感激它,同時希望它晶瑩的水滴能夠滋潤更多的同胞,發揮更大的作用。
漢江自古三千裏(1500公裏),流淌到今不停息。過去,它在漢口彙入長江,完成一條河流的使命。現在,它又有了新的終點。按照河流唯遠的統計方法,從源頭到丹江口水庫900公裏,再加上從丹江口水庫到北京的1421公裏,總共2321公裏,它比原來的1500公裏,又多了800公裏。以前,它是陝南、鄂北人民感恩和紀念的生命之源,將來,會有更多的人來緬懷它的恩賜。
漢水流長。
我為漢水自豪,驕傲。
2
不過,經曆了水源地的踏行探訪,我又有些憂心忡忡。
記得在丹江口市龍山賓館的時候,正有一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可持續發展研討會”召開,專家們就水環境狀況及保護對策、水生態的整治、庫區消落帶的利用等問題,展開熱烈討論。會後,經水利作家成綬台的引見,我有機會拜訪了特邀前來參會的原長江水利委員會魏主任。交談中,我曾提出一個問題:您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有什麼後顧之憂?魏主任說:我最擔心的是漢江水不夠。這個共和國的第一代水利專家看問題很敏銳。
是的,在漢江上遊,陝西省同時在搞一個小型南水北調工程,即“引漢濟渭”。規劃在洋縣境內漢江幹流上修建黃金峽水利水電樞紐,從黃金峽水庫提水215米,經16.94公裏隧洞輸水入漢江左岸支流子午河,然後在子午河三河口建庫調蓄,經64.897公裏隧洞穿越秦嶺,調水入周至縣境內的渭河支流黑河金盆水庫上遊,出金盆水庫後進入關中供水係統。工程總調水量15.5億立方米,其中從漢江支流子午河自流調水5億立方米,從漢江幹流黃金峽水庫抽水10.5億立方米。工程供水範圍為西安、鹹陽、渭南等沿渭大中城市,主要解決城市生活生產用水問題。
魏主任說,陝西調水大家也不能有意見,因為漢江是從陝西流出的,並且古都西安及周邊的用水問題亦不可忽視。隻是,漢江的負擔太重了。
我問:那怎樣才能解決水不夠的狀況呢?
魏主任說:除了築壩節水,還有一個措施就是引江濟漢。
據魏主任透露,他們已經提出了一個引江濟漢的方案,就是從三峽上遊位於湖北省巴東縣的長江支流神龍溪,引水經堵河到十堰進入漢江,補充丹江口庫區內水源的不足。
這又是一個引江濟漢的計劃,但難度較大,長江水質也不十分理想,所以國務院還未批準。
後來,我在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丹江口局,與徐誌仿局長交談時,也提出了同樣一個問題:您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有什麼後顧之憂?
徐局長說:我擔心兩個問題,一是水華現象,現在大壩加高了,蓄水多了,但有了新矛盾,容易出現水華,又叫藍藻,就是水麵上浮一層綠毛。這種現象河汊裏多,原因是豐水期淹了莊稼地,將廢雜物衝進湖裏,一幹就出現水華。丹江口庫區上遊有大小河流五千多條,水係發達是好事,但也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