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徐局長:怎麼才能消除水華現象?
徐局長說:退耕還林,水邊多種不怕水淹的林木。
我接著問:您擔心的第二個問題是什麼?
徐局長說:就是汙染問題。雖然各地都出台了防汙政策,但效果還不理想。一些地方官員為搞政績,提高經濟指標,過去關掉的企業,未經整頓合格,又悄悄地生產了。比如山陽到鄖西的兩省交界地帶,一些黃薑加工廠又開業了。還有山區的農戶,平常隻有老人小孩在家,播種時年輕人才回鄉,為了莊稼快速生長,就大量使用化學肥料。鎮安發洪水,衝垮尾礦流進河裏;南鄭未經過環保評審,擅自擴建膠合板廠,排放出發紅的汙水……這些支流汙染,真是防不勝防啊!
徐局長一口氣報出了近期發生的一係列汙染事件,聽得人憂心忡忡。
那怎麼辦呢?我也焦慮起來。
徐局長說:加強管理,加強教育。去年,我們建立了一個水環境遠程監控點——荊紫關(浮船式)水質自動監測站,提高了斷麵水質監測的快速反應能力,對幹流事故易發區和陝豫省界緩衝區河段水質富營養化、水華情況起到預警預報作用。今年,我們丹江口局花了一百多萬元,專門配了一條水政船,每天在庫區巡檢,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另外,我們建立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水資源保護和水汙染防治聯席會議》製度,搭建起三省五市互通情況、交流信息、促進管理的平台,對保證水質安全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還有,2005年以前,整個水源區幾十個縣中隻有一個汙水處理廠,現在要求每縣都要建一到兩個汙水處理廠,目前有些已建成,有些會相繼開工,但在資金投入方麵十分龐大。另外,最讓人頭痛的,是點上的汙染好辦,發現了及時關掉汙染源,可麵上的汙染範圍大,不好控製,這就得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群眾防汙的自覺性了。
我從一個材料上還看到,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中央科技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歐陽華就指出,水源涵養林建設以及水源源頭保護需要長遠規劃,丹江口庫區新增淹沒區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工作也要落實。由於秦巴山區地質條件複雜,山高坡陡、森林植被覆蓋率僅40%左右,森林生態係統整體功能特別是涵養水源的功能還比較脆弱。丹江口大壩加高後,新增庫區淹沒區有大量的野生動植物包括古樹名木急需遷地保護,急需建立濕地保護區保護水質,改善生態環境。水源地48個縣(市)有40個屬於全國和省級貧困縣。由於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撐,兼顧水源地保護與促進當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發展模式尚在探索和總結之中。另外,由於缺少相應的法律法規,難以建立長效的水源地保護各方責權利約束機製。
看來,保護水源地的水質清潔,真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啊。
3
2011年1月29日晚,我收看《新聞聯播》,得知今年中央1號文件公布,標題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文件開頭就說:“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興水利、除水害,事關人類生存、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曆來是治國安邦的大事。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必須下決心加快水利發展,切實增強水利支撐保障能力,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近年來我國頻繁發生的嚴重水旱災害,造成重大生命財產損失,暴露出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十分薄弱,必須大力加強水利建設。”文件分8個部分30條,強調了水利建設的重要性,國家今後10年在水利發展方麵,資金投入將翻番。
看到此新聞,我的心情也興奮起來。這樣的話,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的保護和治理狀況,也會一天一天好起來。
有人早已提出,要把中線水源地漢水流域打造成中國的“萊茵河”,或者參照美國田納西流域治理模式。這個夢想,但願能夠實現。
2011年2月7日草完於西安吉祥村
2011年7月7日修改於安康向江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