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好一會,姚依林開始提問了,他向陳祖濤等人提了很多關於轎車自身以及發展轎車與宏觀經濟等方麵的問題。陳祖濤回憶說:“雖然當時我們很拘謹,但他的問題考不倒我們,我們這幾個都是經濟和汽車方麵的專家,他提的那些問題,我們早就考慮過。聽完我們的回答,他沒有像前兩位領導那樣明確表示支持,而是說,好,你們的意見我知道了,我們先議論一下吧,我們議論完了以後再定吧。”
陳祖濤等人離開姚依林家後,心裏還七上八下,擔心姚依林會不會有不同意見。事實證明他們的擔心是多餘的,幾天以後,中央在北戴河召開發展轎車工業的會議就是由姚依林主持的,這次會議上姚依林代表中央做出了發展轎車工業的重要表態。
第五個彙報的對象是時任經委副主任林宗棠,林宗棠是中國電力、機械方麵的專家,20世紀60年代曾擔任上海萬噸水壓機的副總設計師,以後還擔任國家航空航天部部長,現在就分管機械工業。林宗棠是陳祖濤的老熟人,陳祖濤在莫斯科讀書時就和他認識,陳祖濤的夫人趙淳媛和朱鎔基、林宗棠三個人都曾在東北工業部計劃處工作,陳祖濤那時與林宗棠就有工作上的來往。由於在國家經委分管機械工業,林宗棠對發展轎車持積極的態度,明確表示支持並有清晰的發展思路。
在林宗棠之後的彙報對象是國家計委副主任黃毅誠。陳祖濤與黃毅誠是老熟人,工作上聯係很多,但彼此之間都是很講原則的。陳祖濤曾提出在北京發展30萬輛轎車,並將報告轉交到鄧小平那裏,鄧小平以及其他很多中央領導都批了意見,但到黃毅誠那裏,他卻有不同意見,最後把30萬輛項目分成了兩個階段來完成。陳祖濤等人向黃毅誠彙報後,黃毅誠並未直接表態,而是說:“這件事太大了,牽涉到國家的產業政策,我們要認真研究。”
陳祖濤等人在北戴河的彙報一直持續了十來天。
8月12日,在北戴河一座綠樹環繞的別墅裏,中央召開會議研究汽車工業,會議由副總理姚依林主持,李鵬、張勁夫、黃毅誠、林宗棠、何光遠、陳祖濤、陳清泰等參加會議,會議首先聽取了陳祖濤關於轎車發展的彙報。
到會的各位領導都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姚依林在會上宣布:
中央決定,中國要發展自己的轎車工業。為了做好這件工作,決定成立國務院振興汽車工業協調小組,由姚依林、鄒家華、段君毅、周子鍵、陳祖濤5人組成,陳祖濤任辦公室主任。會議決定:中國要發展自己的轎車工業,根據中國汽車工業的實際情況,全國建設一汽、二汽、上海三個轎車生產點,在車型及發動機檔次上合理分工,一汽生產高、中級轎車,排氣量2.0以上。上海生產中級的“桑塔那”轎車,排氣量1.8.二汽生產普及型轎車,排氣量1.3~1.6之間。天津、北京、廣州三個生產點從進口轎車散件組裝開始,逐步實施國產化生產。除此以外,要嚴格控製轎車的生產,防止一哄而上。
1987年11月13日,姚依林主持召開了國務院振興汽車工業協調小組會議,參加會議的有鄒家華、段君毅、周子鍵和陳祖濤以及國家計委黃毅誠、唐自元、林宗棠、吳威力等領導人。這是繼北戴河會議關於中國轎車發展定調之後,具體落實北戴河會議精神的一次重要會議。
這次會議作出了以下決定:
一、關於小轎車的發展
堅持8月12日北戴河會議的決定,今後轎車生產主要依靠一汽、二汽和上海大眾。一汽要抓緊3萬輛轎車項目的建設,爭取早日出車,近二三年內盡可能提供小批量產品。二汽要抓緊與國外談判,談判中要爭取能出口和吸收外資的優惠條件以加快建設速度。上海大眾汽車公司要抓緊實現國產化。在全國範圍內不再安排新的轎車生產點。
為了限製進口並滿足國內急需,目前有些地方如北京、天津、廣州等地利用地方財力,在已引進的微型車和吉普車的基礎上,適當生產一部分變形的轎車和民用吉普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按已於國外簽訂的合同內容辦,不再繼續發展。
已確定的三個生產轎車點的車型分工,總的原則是近期檔次不要重複,從長遠來說可以適當交叉。
一汽主要生產排量1.8升以上中級和中高級轎車3萬輛(包括少量“紅旗”),然後依靠“滾雪球”方式發展到15萬輛;
二汽生產排量1~1.6升的普通型轎車30萬輛,其中2/3爭取出口;
上海大眾汽車公司生產桑塔納轎車,在加速零部件國產化基礎上,盡快形成3萬輛生產能力。
會議要求:三個生產點要在生產第一代車的基礎上重視自行開發第二代新車型的問題。
中國轎車終於得到了起跑的號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