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結尾的話:振奮精神,重塑車魂(2 / 2)

尤為值得稱道的是紅旗轎車。在完全不具備生產條件的環境下,中國汽車人硬是憑著一股頑強精神,自力更生,奮發圖強,自己動手,克服千難萬險,硬是從從車身到發動機,從底盤到每一顆螺絲全部由中國工人親手製造,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裏,終於造出了中國第一輛紅旗轎車開進中南海向毛主席黨中央報喜,以後又不斷改進提高,批量生產出紅旗高級轎車和更高級的紅旗防彈檢閱車。由於紅旗身上體現出莊重大方的中國特色和濃鬱的民族風格,受到世界的廣泛敬重,外國人稱之為中國的“勞斯萊斯”。當時外國政要到北京有三大幸事:毛主席接見,遊覽長城,乘坐紅旗轎車。

紅旗轎車的生產,就是中國汽車人高揚自主創新精神打的一場翻身仗,充分體現出中國汽車人的“車魂”。時至今日,凝聚著中國車魂的紅旗轎車一直受到中國人民的懷念與景仰。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中國汽車產業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產銷量均已登上世界第一的寶座。產量雖然世界第一,但都是誰的車呢?中國龐大的中國轎車市場中,70%的市場份額被外國品牌占領,核心技術基本掌握在“洋人”手中,汽車尤其是轎車的自主創新和自主品牌發展現狀令人堪憂。

國外的汽車企業經過百年發展,經曆了從零部件到整車,技術水平從初級到高級的全過程,掌握著汽車開發的核心技術,在動力、車身、底盤、變速箱、汽車電子、新能源等核心總成的研發上具有深厚的技術儲備,並不斷改進和推陳出新。為適應技術的進步與發展,這些企業普遍建有龐大的技術研發機構,依仗著技術優勢和資金優勢,它們始終占領著汽車發展的技術製高點並以此在中國汽車市場蠶食鯨吞,攻城略地。相對於外方,由於起步晚,中國轎車基本上是從仿製和裝配起家,缺乏核心技術,自主研發力量薄弱,技術儲備不足。要突破外方的技術封鎖,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核心技術,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品牌,的確困難重重。

要造出有魂的車,首先得要有魂的人,人沒有魂,就不可能造出有魂的車。今天,我們的物質生活已經極大的豐富了,但我們不能迷失了方向丟了魂。

有些人對中國汽車產業發展麵臨的危機視而不見,躺在1800萬輛的成績上沾沾自喜,不思進取。裝配人家的產品,產量再多又有什麼意義呢?有些號稱是自主研發的轎車身上卻看不出中國特色,從外形到名稱都透出濃濃的“洋味”,被人譏諷為“山寨”;有的為圖省事,一擲千金,將外國的品牌一把買進。殊不知,買得進產品、買得進技術源流嗎?買得進人家的智慧嗎?買得進人家的創造精神嗎?有的“西服外麵套馬褂”,打出“合資自主”的招牌替跨國公司來爭奪國內市場份額,自己分得一杯殘羹。種種怪象不一而足。

“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是黨中央針對新時期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麵臨的機遇與挑戰提出的號召。結合中國汽車產業發展,鄒家華同誌為中國自主車展題詞“自主創新——車魂”,將“自主創新”升華為“車魂”,正是高屋建瓴,從精神層麵強調自主創新是中國汽車人不可須臾離開的“魂魄”。

我們強調自主創新,並不是關閉市場,杜門謝客。中國的市場始終是開放的,現在是將來仍舊是歡迎外資和合資品牌進入。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不可能什麼東西都自己動手做,但對事關國計民生的戰略支柱產業,我們決不能依靠外國人而喪失動手的能力。

振奮精神,重塑車魂,振興中國的汽車產業,努力打造更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有知名品牌的骨幹企業和產品,有著光榮傳統的中國汽車人任重道遠。

徐秉金 歐陽敏

2011年8月28日第八次修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