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艦船(3)(3 / 3)

該級艦裝有:2座四聯裝mm40“飛魚”艦艦導彈發射裝置;1座“響尾蛇”cn2艦空導彈發射裝置,發射vti導彈。第2批3艘艦將被saam垂直發射裝置取代,該係統帶有16枝“紫菀”15艦空導彈;1座單管100毫米高平兩用炮;2座“吉亞特”20毫米近防炮。艦尾為直升機機庫和直升機起降平台,可載1架as565ma“黑豹”或“超黃蜂”直升機,上可攜載am—39“飛魚”空艦導彈。

加拿大“哈利法克斯”級導彈護衛艦

在“哈利法克斯”級導彈護衛艦服役之前,加拿大海軍有4級共20艘護衛艦,即50年代建造的7艘“聖勞侖特”級和7艘“雷斯蒂古什”級,60年代建造的4艘“麥肯齊”級和2艘“安納波利斯”級。這20艘艦的主船體完全相同,隻是上層建築和武器配置有所不同。30多年來,這些護衛艦一直是加拿大海軍水麵艦艇的主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護衛艦的艦體已嚴重老化,艦載武器和電子設備也已變得相對落後,盡管這些艦在服役期間均經過不同程度的現代化改裝,但其總體性能已不能滿足現代海上作戰的要求。這些情況下,加拿大海軍決定建造12艘新一級的導彈護衛艦,即“哈利法克斯”級護衛艦,以對其水麵艦隊進行現代化更新。

“哈利法克斯”級護衛艦的建造計劃始於80年代初。首批6艘定購於1983年6月,第二批6艘定購於1987年12月。該級首艦“哈利法克斯”號於1987年3月19日開工建造,1991年6月28日完工。按加拿大海軍慣例經過1年時間的海上試驗後於1992年6月29日正式服役。

該級艦的“魁北克”號、“裏賈納”號和“卡爾加裏”號由加拿大船舶工業有限公司建造,其餘9艘由聖約翰造船有限公司建造。國際上及加拿大國內的30多家公司和廠商獲得了該級艦的有關合同。可以說該級艦集中了當今世界比較先進的技術與裝備,故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

“哈利法克斯”級護衛艦輕載排水量4300噸,滿載排水量4750噸,艦長134.1米,水線長124.5米,寬16.4米,型深11米,吃水5米。從上述數據可以發現,“哈利法克斯”級護衛艦的長寬比僅為8.17,這使該級艦從外觀看比較平穩。這樣主要有2點好處:一是提高了抗縱搖能力和尾部浮力,由此產生的抗縱搖穩性力可以平衡聲呐球鼻首重量所施加的縱搖力矩,使首部在風浪很大時不致埋首過深,因而適航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二是增加了艦上容積,可布置更多的武器裝備。

“哈利法克斯”級護衛艦的艦體設計使用壽命為30年。它采用了縱橫混合骨架結構,主艦體由高強度鋼焊而成,內部隔板采用輕質合金或非金屬材料,這為該級艦提供了足夠的強度和相對輕的重量,並使該級艦可以在北極具有碎冰區的海域航行。艦體采用了模塊化建造方法,縮短了建造周期。12艘艦從開工到下水的時間平均僅為14個月,最短的僅為8個月。

為了提供良好適航性,該級艦采用了高幹舷平齊甲板設計,艦首略微上翹。幹舷折角采用圓弧過渡,一方麵解決了甲板上浪積水問題,可以防止在高寒區艦麵結冰;另一方麵還有利於減小縱向彎曲應力集中,提高了抗衝擊能力,同時還減小了雷達反射截麵,提高了隱身性。

深吃水及良好的線型使該級艦在大風浪中航行時聲呐導流罩躍出水麵的幾率大為降低,並減輕了艦底海浪抨擊。為減少雷達反射麵積,該級艦舷側艦體有一定的外飄。為減小艦體周圍湍流及艦體共振,艦體的水下部分開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