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商州新曲(1 / 1)

在商州,吃完晚飯後,朋友們說:去丹江公園散步吧。

凡是外地人來商州,朋友們都會這樣推薦。

丹江公園已是商州人的主要休閑場所。

自從開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水資源保護工作以來,商洛市治理水土流失麵積達1萬平方公裏,占總流失麵積的70%,減少出境泥沙三百多萬噸。新修堤防工程一千五百多公裏,市區堤防達到50年一遇洪水標準,大大提高了防洪抗災能力,減少了洪水挾帶泥沙雜物入江。

丹江公園工程於2005年12月19日開工,是商洛市區“一江兩岸”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園位於市區丹江北堤與江濱大道之間,北起二龍山水庫(仙娥湖)壩底,順丹江延伸至東龍山嘴劉灣橋頭,總長7510.5米,總占地44.9萬平方米。公園規劃設計以“城市精神營造,文化內涵體現,生態旅遊觀光,市民休閑健身”為創意,公園平麵主體為“一湖、一帶、三廊、四園、五廣場”。“一湖”即仙娥湖,湖麵麵積四百多公頃,有大壩飛瀑、三仙島、仙娥削壁、溪岸桃花等景觀;“一帶”即貫穿全段的河堤路和丹江水麵,它是整個公園的骨架,它將綠地景觀、步行係統、水上交通係統等多個獨立景點完美地串聯在一起;“三廊”即文化長廊、水景長廊、綠色長廊;“四園”即春、夏、秋、冬園,而春、夏、秋、冬園中又分別布置有藥園、活水園、人文園和十二生肖湧泉點;“五廣場”即丹江橋市民廣場、黃沙河龍泉廣場、王塬橋杉林廣場、構峪橋西苑廣場(含戲水廣場)、李塬橋兒童廣場。五類廣場以春、夏、秋、冬園隔開,相互間若即若離,互為補充,再加上“多點滲透”模式的陪襯雕飾,形成對比鮮明、錯落有致的空間景觀構架。堤防上安裝糙白玉護欄9.3公裏,護欄上刻詩詞一千餘首,河道中建3米高橡膠壩3座,回水長度3.5公裏,形成二十二多萬平方米城市水麵,營造了優美和諧的人居環境。

公園將丹江城防工程、黃沙河綜合治理工程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了10公裏銀色防洪大堤、10公裏丹江水麵、10公裏綠色文化長廊。不但解決了廣大市民和社會各界長期以來高度關注的城區防洪安全問題,而且成為商洛“山水園林生態旅遊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

公園建設規劃總投資9000萬元,采取政府投資與社會捐建相結合的方式。商洛市的每個區縣各出資承建一段,用來展示本區縣的風采。園內有綠地36萬平方米,綠地率達76%,有塔、亭、樓、閣、廊、泉、壇、石、徑等景點及公廁、垃圾箱等配套設施千餘處。公園植物景觀分別是綠色背景林、休閑景觀林、四季彩葉林、田園風光區、疏林山花區、翠穀鶯飛區等6個部分。

園中最顯著的建築是一座飛簷鬥拱的仿唐式閣樓,叫丹鶴樓。它北接通江路,南臨丹江,寧靜、肅穆地屹立在黃沙河與丹江河的交彙處。丹鶴樓高29.6米,南側設置大型木質仿古水車,水推輪轉,細柳依依,古色古香。東西兩側分列有“建設生態旅遊市、一江清水送北京”的霓虹燈大字,提示為配合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開展,全市上下要齊心協力建設生態園林城市,將丹江源頭的一江清水輸送給北京。

2009年9月,第六批“國家水利風景區”公布,丹江公園榜上有名。這是陝西此次唯一被命名的水利風景區。由水利部水利風景區評審委員會討論通過並命名的“水利風景區”,要求該工程在涵養水源、保護生態、改善人居環境、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麵,都要有極其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2010年4月28日,首屆中國秦嶺生態旅遊節在商洛市商鞅廣場開幕。該廣場有一座高大的商鞅雕像,雕像旁長33.8米的浮雕文化牆,講述了商鞅變法前後的曆史風雲。從徙木為信到收複河西再到起義千秋,可以看到商鞅留給我們的那種執著務實、改革圖強的精神思考。商洛地名的來曆,與商鞅有關。古時,此處為商鞅的封地。

這天,廣場上人山人海,共睹佳節盛景。旅遊節演出由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周濤擔當,主題曲《秦嶺裏最美的地方是商洛》由著名作家賈平凹寫詞,著名作曲家趙季平作曲,著名歌唱藝術家譚晶演唱。

譚晶的嗓音很有穿透力,歌聲在丹江上空飄蕩。

在秦嶺的南坡,有一個地方叫商洛,那裏的小路牽引著無數山峰走過。

在秦嶺的南坡,有一個地方叫商洛,那裏的清泉流淌著世代耕讀的傳說。

摘一朵白雲給你,掬一捧清泉給你,唱一支山歌給你;

我的商洛,我的商洛,哎嗨喲;

秦嶺裏最美的地方是商洛……

掌聲雷動,群情激昂。唱完歌,譚晶即興說:“這歌詞寫得真好,可以看出賈平凹老師很愛家鄉。不知賈老師今天來了沒有?”

賈平凹站起來說:“來了。”

掌聲又響起來,一波接一波,猶如丹江潮,逐浪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