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出生在商洛市丹鳳縣。
丹鳳縣有兩個品牌在全國出名,一是作家賈平凹,二是丹鳳葡萄酒。並且都帶著生態文化、丹水文化的特色。
賈平凹的長篇小說《浮躁》中寫到的州河,就是丹江。還有他的散文集《商州三錄》中寫到的龍駒寨、白浪街等,也是丹江沿岸的地方。
賈平凹的老家棣花鎮,屬於丹江上遊水土保持工程商棣項目區。
這次采訪,我又來到了棣花鎮。
棣花鎮上,丹江岸邊,有一條商山古道。
商山古道又稱吳越古道,是古時秦去楚地的必經之路。唐代為棣花驛,當時名重一方,200米長的小街上騾馬店就有24家,來往人馬,絡繹不絕,是熱鬧的商碼頭。所謂“商山名利路,夜亦有人行”。
棣花驛的房舍裏,曾歇住過起義的黃巢、宋朝名臣寇準、明末李自成,清代的太平軍等許多英雄遊俠。當然,賞山玩水、跋涉成趣的詩人雅士就更多了,如李白、杜牧、李商隱、韓愈、賈島、柳宗元等等。僅白居易,就三上商山路,他在棣花還結交了個名叫楊八的朋友。
棣花鎮的名稱很有詩意。我問二郎廟文管所的李甲寅老人:“這名字是不是古代哪個詩人起的?”老人頭一搖:“不是。”然後,他給我講了一段民間傳說。秦始皇當年攻打下襄陽城後,派人將第三位夫人接往湖北。三夫人乘著快馬經過這兒時,但見四周山巒起伏,雲霧繚繞;山下小河清澈,樹木蔥鬱;路旁荷葉搖動,蓮花盛放。三夫人被美景所吸引,想留住半日欣賞一番,但接她的將士怕出意外,可又不敢提出異議,就心生一計,說大王心急並且路途又遙遠,不如留下個記號,回頭慢慢來遊賞吧。於是,三夫人就將手中持的棠棣花寄放在了路邊的一戶人家,後來人們就將此地叫做棣花了。
棣花鎮的老街因臨近河邊,屢遭水淹,人們就漸漸遷往高處,現存一些舊房顯得破敗不堪。街中心的商山古道,也早被半坡上的公路替代。但街東頭有一座二郎廟,倒是保存完好。
二郎廟麵臨商山丹水,背靠棣花鎮的賈塬村,是一座麵闊三間、磚木結構、按照喇嘛寺造型,又融合了漢族建築藝術風格的古廟。
二郎廟雖不很大,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建於金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據《宋史·高宗本紀》載:“南宋末年,金兵犯中原。”當時的宰相秦檜殘害忠良,力主求和,割商讓金,金國於大安三年建二郎廟,以誌疆界。
二郎廟明簷明柱,屋頂為歇山五脊四坡轉角式,上覆彩色琉璃瓦,並有群獸瓷雕。其彩雕屋脊高達1米,蟠龍騰蛟在雲紋的相襯下躍躍欲飛,飛簷下鬥拱聳列,簷角風鈴叮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