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y Warhol:每個人都能在十五分鍾內出名,每個人都能出名十五分鍾。
2010年末,《南方人物周刊》將“年度人物”頒給了“微博客”,因為“微博作為新的傳播工具與社交工具對現實的影響,其實也是現實在網絡上的投影一當中國的現實照進微博的夢想,一切都不再單純,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不甘於做沉默的大多數,開始發出微小的聲音,而這些微小的聲音,又通過網絡工具,聚合成進步的大力量”。這一席話,宣告了“微博元年”的開啟與結束。這一年來,微博的飛速普及,讓微博ID成為繼QQ號之後,個人在網絡世界的又一大身份。
2011年初,李開複推出了旨在分享個人化微博經驗的新書《微博改變一切》,雖然高調宣稱“生活因微博而完整”,但是,出版商和作者顯然都沒有預料到,微博在這一年中即將掀起何等的驚濤駭浪。你微博了嗎?不僅是網絡世界的慣用敲門磚,也是現實生活的流行問候語。@我吧!為後現代社交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模式。不設任何門檻與限製的信息公開發布平台,為任何一個普通人謀關注、博出位,提供了終南捷徑;隻是,微博是如此冷酷的一把雙刃劍,它讓人或事加速地絢爛的同時,也意味著加速地凋落。在微博開創的新世紀裏,比平民喧囂的狂歡更令人矚目的,是微博在公共事件中無可取代的作用和地位。這一年以來,幾乎所有的公共事件中,都活躍著微博客們的身影,散發出微博客們的聲音。
微博,Micro-blog,這一寓意為“縮微博客”的新型媒介工具,正以一種難以預料的方式席卷神州大地。無論現實還是網絡,私人空間還是公共領域,均因此深受震蕩。微博已經滲透日常生活,改變著現實麵貌,影響無處不在。對於使用或者不使用微博的人來說,對於網絡世界或者現實社會來說,一場變革都正在高調到來。
自曝與曝光:微博的媒體功能
@Even Williams:“即使是再龐大的新聞媒體,也不會像Twitter—樣在世界各地擁有眾多新聞記者。”
Twitter,推特,在博客技術創始人埃文·威廉姆斯的最初設想中,是為解決將一條承載個人想法的短信發送到公眾平台,而非僅僅發送給某個個人這一問題。Twitter是一種鳥叫聲,鳥叫意味著短、頻、快,由此不難看出網站的宗旨與追求。最終呈現在用戶麵前的推特網站,支持任何注冊用戶在此發送任何文字信息,隻是每次不得超過一百四十個字。每個用戶均可以在別人信息後隨意跟帖。這似乎有點兒類似於社交網站facebook的狀態更新服務,隨時發布用戶的即時信息,但它大大降低了門檻,對發送者、瀏覽者、轉帖者都沒有任何限製——無須是好友,無須是熟人,甚至無須關注——文本信息對所有人都是開放的。
微博是推特在中國的變體。舶來品落地生根,自然不免顯出些基因突變的麵貌來。雖說發布框長相絕似,一百四十字限製一視同仁,粉絲數量都是大剌剌醒目地掛在首頁右上角;但隻要將兩個頁麵擺在一起,區別便一望而知:推特的頁麵隻顯示文字,簡潔明了;微博中視頻和圖片占據了大半江山,繁花似錦。這與開發者的不同訴求密切相關:紮克博格本意是創建一個實時發布信息、快速寫作並與朋友互動的信息平台,故而著重追求通信和社交功能;新浪微博等門戶微博網站,則大大強化了媒體和傳播功能。其實,在新浪微博對外公測之前,飯否、嘰歪、嘀咕等國內獨立微博網站模仿推特,以用戶個人生活為內容主體,擁有了一批擁躉,在微博產品開發中已經先聲奪人。可惜的是,2009年下半年長時間的停擺,讓它們盡失先機,被迫拱手讓出了巨大的發展空間。門戶網站的資源、同類產品的空白、眾多名人的推介,讓門戶網站開設的微博平台日漸成為主流。
無論是推特還是微博,提供的是一個表達與交流的平台,它磨滅了距離,消弭了差別,所有人立於同一平麵,麵對同一群人。但是,無論是推特的開發者,還是推特的用戶,均以“我”為中心。每位用戶的首頁上,顯示的隻有該用戶的發言,哪怕僅是一條寥寥數語的簡短評論。獲取最初發帖者的內容和信息,隻有點開該條推特才能看到。與之恰恰相反,無論經過多少人轉發和評論,微博界麵上最吸引眼球的,仍是最初發帖者撰寫的內容。微博吸引人之處,正在於活躍其中的人。哪些人在做什麼,哪些人說了什麼話,可與哪些日常生活之外的群體平等交流,是吸引普通用戶的決定性因素。這就無怪乎運營者們為了爭取名人入駐而使出渾身解數。目前,所有的微博產品都有認證製度,認證用戶的資格,簡而言之,就是各領域的知名人士和官方賬號。這些帶著光環的認證用戶的言論,比普通用戶更易受到關注、轉發和評論。哪怕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用戶,首頁上也不免掛著加V用戶的微博,它們往往附帶有圖片、視頻,轉發數量遠遠多於評論數量。
功能決定作用。推特偏重通訊、聯絡,故而普通用戶雖也關注名人動態,但更為注重自我表達,與其他用戶之間的交流,原創性內容占主流;微博偏重傳播,故而普通用戶多以轉發、評論為主,原創性內容偏少。Twitter的使用者們更喜歡展示個人生活,發布的是自己的動態和想法;而在微博上,每一位用戶都集記者、編輯、主持於一身,矻矻營建著自己的報紙和電視台。相較推特用戶善於製造話題與熱點而言,微博用戶更善於傳播話題與熱點,在公眾事件中起到製造氣氛和推動進程的作用。
微博的此種特色,注定它自誕生之日起,就帶有宣傳、廣告、營銷、客服的色彩。各產品、各品牌的官方微博,功能自不待言,整個成為折扣、活動的權威發布中心;各媒體的官方微博,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的限製,第一時間掌握新聞線索,傳播熱點事件。隨著@平安樂清等係列政府部門官方微博的注冊及政府官員的實名認證,讓一向重重緊閉的官衙和一向高高在上的父母官,有了與百姓直接對話的渠道和可能。
全民微博的時代,名人大腕們也不外乎將一天的吃喝拉撒睡廣而告之。名人們一麵強調個人空間與隱私權,一麵在微博上大肆曝光自己的生活,自然是因為微博在形象塑造、個人宣傳上,有著別種途徑所不曾擁有的魅力。據稱,@姚晨在新浪微博的粉絲超過美國脫口秀女王奧普拉在推特的粉絲數,成為微博明星第一人。如果說,博客盛行的時代,徐靜蕾以文筆和才華將自己打造成“博客女王”,那麼,戴上“微博女王”桂冠的姚晨知名度飆升,依靠的是平易近人、幽默開朗的微博風格;更重要的是即時、便利、平等的交流與互動。一場沸沸揚揚的離婚風波,在粉絲們“他們都離了,我們還相信愛情嗎”的瘋魔中愈演愈烈,每日點開數以萬計評論頁麵的當事人們,想必心中感慨萬千。演藝明星中,在微博界的一朵奇葩,當屬@veggieg。這麼一個不加V的微博用戶,擁有近五百萬粉絲,聽起來似乎不可思議。當我們知道背後操縱著她的那隻手,生在天後王菲的臂膀上,一切也就不足為奇了。當微博控王菲懂得在演唱會進行中,低頭發送微博,讓新浪微博服務器一度中斷,其人氣之高漲,可想而知。也許,耕耘微博本無意宣傳,但人氣至此,也無須再額外宣傳。
微博控們,以王菲為代表,在不覺中已落入套中自為狗仔,自曝新聞自創話題。但是,勤織“圍脖”的人都明白,微博有別於博客的重要一點在於,它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製,無須醞釀,故而常欠斟酌。智能手機的微博應用,讓隨時隨地發微博成為時尚,往往導致人人都是攝像頭,個人生活全麵曝光而不自知。否則,也不會讓@周立波一失言即遭千夫指,@那英一失態便成千古恨;而看客們在@宋丹丹與@潘石屹、@韓三平等諸位大佬的唇槍舌劍中大呼過癮。有心人能從幾條微博、數張照片就推導出實際住址,推演出感情走向,風平浪靜尚可,一旦有了風吹草動,要麼忙不迭地刪微博、除賬號,要麼祭出“賬號被盜”這一例牌回應作為擋箭牌。類似@大S這樣,因為微博粉絲的負麵評價,選擇關閉微博,以示“對盲目荒謬的集體公審小小的抗議”,顯然對微博生存法則缺乏了解。公眾人物,尤其是演藝明星,被批評乃至辱罵,與被喜歡和追捧一樣是必然的。微博在以往看似高不可及的明星與普通人之間,架起了無可回避的評價渠道:如果把微博看成自家庭院,猶如一夜之間門口被貼滿了聲討惡評的大字報。你可以不予回應,但難以視若不見。如若沒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實名行走微博江湖的明星們,的確生存艱難。反過來,若是心胸坦蕩,寵辱不驚,受到更多粉絲熱捧也未可知。
隱私與新聞:微博與傳統媒體的互動
@王功權:各位親友,各位同事,我放棄一切,和王琴私奔了。感謝大家多年的關懷和幫助,祝大家幸福!沒法麵對大家的期盼和信任,也沒法和大家解釋,也不好意思,故不告而別。
暗夜私奔,高調發布,這樣矛盾的現象,隻有微博時代才會出現。著名投資人王功權不僅創作了一首《私奔之歌》,並通過微博向整個世界宣告了自己私奔的消息。著名的“私奔體”讓一幹網友調侃當事人耐不住錦衣夜行的寂寞。王功權高調私奔的本意,並不在於讓自己更加出名。事後在采訪中他如此解釋當時心境:選擇微博,正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不知如何向大家交代,故借助微博這一網絡世界的傳播媒介,向親友做一通知。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這樣一條原本旨在麵向知交至親的信息,因其當事人的公眾身份和勁爆的內容迅速成為熱門轉發;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在微博看客們的實時注目下宣告失敗。更為嚴重的是,過往情事逐一浮上水麵,妻子愛人身份逐一曝光:他的私奔非但不能稱為“私奔”,簡直開創了“裸奔”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