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要從一個名叫郭美美的“微博炫富女”說起。4月1日,離生日還有十一天,郭美美冒著被捉弄的危險去取了“幹爹”送的生日禮物。一輛白色的瑪莎拉蒂!趕緊上微博曬一下:“提前收到的二十歲生日禮物,冒著寒風把它接回來了,2011年果然是給力年!有沒有,有沒有?”——這比那些包包可有派頭多了,終於可以在那幫飆車的哥們兒麵前耍耍威風了。5月,跟往常一樣打開微博,逛了一圈,有點小失落。愛馬仕換了幾個,瑪莎拉蒂也賽了幾回,可是看看周圍朋友的身份認證,不是CEO,就是總經理,我一個演員,麵子怎麼掛得住?靈光一閃,那天跟“幹爹”聊天時,他不是允諾給我個“中國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當當嗎?快速敲擊鍵盤,修改,確認……根據郭美美的自述,中國慈善的“潘多拉”就是這樣誕生的。
至於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郭美美“中國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的身份認證很快被眼尖的網友瞧出端愧,她挎著愛馬仕包包出行、依偎著瑪莎拉蒂跑車的照片被大量轉發、評論。其名為“郭美美abay”的微博關注人數暴漲,幾天內由三位數上躥到六位數,一時神州無人不知郭美美。“圍觀二十歲的中國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及其瑪莎,大姐啊你等著被人肉吧!紅十字會我是不會再捐一分錢了!”這條直白的微博評論代表了很多普通網民的心聲。而實際上對郭美美事件的質疑與追問正是朝兩個方向進行的。一是關於郭美美本人。是不是惡意炒作?財產來自哪裏?跟紅十字會有什麼關係?是二奶還是“官二代”(“富二代”)?是不是真有一個1986年的男友?而更多也更有意義的質詢則指向了中國紅十字會。紅十字商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他與紅十字會有隸屬關係嗎?如果沒有,那它是什麼性質,政府部門又是如何對其進行監管的?與商紅會合作的天略、王鼎、中紅博愛等公司是如何盈利的,其盈利模式是合法的嗎?紅會會如何處理這個事件?
被各種辱罵質疑包圍了的郭美美於21日晚、22日淩晨趕製兩條微博,為自己澄清,稱紅十字商會為商業經營類公司,與紅十字會為合作關係,主要“負責與人身保險或醫療器械等簽廣告合約,將廣告放在紅十字會免費為老百姓服務的醫療車上”。但這兩條考慮欠妥的微博很快被刪除。22日中午,一條更為“周到”的洗白微博出現在頁麵上,撇清其與紅十字會的關係,聲明不是紅十字會會長或郭沫若的子孫,又否定之前說法,稱紅十字商會不是公司或機構名稱。郭美美的前後矛盾及補發微博中的有意為紅十字會辯白加深了大家對整個事件的懷疑。為什麼會刪帖?為什麼會修改說法?是不是有人或機構在背後指點?紅會與郭美美所說的公司到底有怎樣的關係?矛頭所指已很明顯。
處於旋渦中心的紅十字會也被迫做出應對,先後兩次在自己的官方網站上張貼辟謠公告,並於6月28日召開媒體通報會。這本來是一個公開麵向媒體,直麵自己存在的問題,誠實回答公眾質疑的一個很好的途徑。但隻給央視、新華社等國字號媒體開綠燈,注定讓這場發布會一如往常地成為了獨具中國特色的官方發布會。而最終發布的結果也不出意外地都是一些毫無說服力的否定句:未設“商業總經理”職位;沒有郭美美;商業係統紅十字會與紅十字會不存在募捐分成問題;副會長郭長江沒有使用過微博,沒有“百達翡麗”手表,沒有叫郭美美的女兒,也沒有叫郭子豪的兒子;審計署27日的審計報告中出現的五個問題,有的是操作層麵的技術問題,不存在貪汙腐敗、假公濟私,也不存在“小金庫”問題。而大家更為關注的信息發布透明、捐款查詢透明,管理費問題,免稅問題,事件牽涉到的商紅會、王鼎公司、天略集團、中紅博愛諸公司機構與紅十字會的複雜關係等均未得到合理解釋。此舉看似辟謠,實際卻加深了大家的懷疑。未獲準入的南方某報主編西門不暗在微博上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從中國紅十字會邀請的媒體名單可以看出兩點:1.它比各部委更像傳統的官方機構,市場化媒體不在它的視野之內;2.危機公關應對能力低下,將媒體人為地分等級,開發布會還搞信息封鎖,加劇了此前民眾及媒體對它的質疑。”媒體人樸抱一則意味深長地感歎道:“真相從來就是個奢侈品,隻有高貴的民族才配得上享有它。”青年意見領袖李承鵬也發表博文《紅十字A股上市》,在文中追述中國紅十字會的斑斑劣跡,質疑其既拿財政撥款又收管理費,壟斷免稅權縱容企業以此逃稅,壓製民間慈善等。最後憤然斷言:“世界上有兩種紅十字會,一個是紅十字會,一個是中國紅十字會。”並戲謔稱如哪天開戰,舉著一杆“中國紅十字”的大旗,必然會成為炮靶子,因為“中國紅十字等於在表明:來啊,這旗下有政府官員啊,部級的”。連《人民日報》也一改往日的官方立場,發表了題為《郭美美事件,公眾善心傷不起》的文章,矛頭直指中國慈善機構:“紅十字會作為公益機構,本應沒有隱私可言,之前爆出的天價帳篷、萬元餐費等問題,已令其公益形象‘很受傷’。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郭美美隻是引爆點,觸發了人們鬱積的對慈善機構的不信任乃至不滿。”
中國紅十字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當紅會官方微博上發出救助災區的信息時,底下留言罵聲一片。事件發生後,募款額大減,血庫告急,很多人表明立場,再也不捐紅十字會。極具諷刺意味的是,郭美美在接受《名彙famous》采訪時,表示要將代言得到的錢用來做慈善,當記者問她:“打算通過什麼途徑,你本人信任紅十字會嗎?”答曰:“本人去捐,親自捐到人家手上,親自交到患者的手上。”
此時,大概中國民眾對國內慈善機構的態度用一句流行語來概括就是:“至於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中國特色”下的慈善價值觀討論
郭美美事件成為引發慈善醜聞的導火索。8月中華慈善總會繼被質疑高價售賣捐贈藥後,又陷“尚德詐捐門”。中非希望工程因高調宣稱擬募款十五億在非洲建希望小學及任命1987年出生的盧星宇為執行主席兼秘書長而引起爭論。9月河南宋慶齡基金會被曝用善款放貸、炒房產。分析這些慈善黑幕可以發現,它們不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拿善款吃喝消費,而都牽涉總會與各分支機構,與所合作商業運營方的利益謎局。但在事件發生後,各總會紛紛撇清自己的責任,先是申明與各分支機構非隸屬關係。紅十字總會及宋慶齡基金會就分別表示,它們對商紅會及河南宋慶齡基金會僅為業務指導關係,前者隸屬工商業聯合會,後者則歸地方政府直接管理,與總會無行政上的隸屬關係。然後,否認與事件涉及的相關企業有直接的合作關係。本來,通過商業運營讓慈善基金保值增值在國際成熟的基金運作中並不鮮見,但中國慈善機構強大的官方背景及在麵對質疑時的語焉不詳,很容易讓人對官商合作中是否存在利益的灰色地帶產生質疑。為什麼商紅會在未取得法人地位的情況下會有募款權?誰來監管?“適當方式經營增值有無違背有關慈善法規及紅會章程?公司盈利部分分割是否符合法規?有無利用紅會品牌或權力利益輸送情形?”
做慈善的目的也因官商不明的曖昧身份而被打上了大大的問號。“重利”的商人們總是會被跟“無利不起早”聯係在一起。投入慈善,是不是想搭上政府這棵大樹,背後好乘涼?是不是隻是為了獲得免稅權?因此,當郭美美在微博上說出中紅博愛在免費醫療車上投放保險或醫療器械廣告的盈利模式時,馬上有人質疑其利用紅十字的慈善品牌。當盧俊卿父女高調投入中非希望工程時,“八大謊”、“七宗罪”、“政治掮客”等罪名紛至遝來。較之“郭美美事件”,“盧美美事件”引發的關於慈善的討論更為廣泛多麵。
首先是慈善有無國界的問題。質疑其無視國內諸多孩子上不起學的現狀而去非洲建學校的“漢奸”行為,是很多人的直接反應。以慈善普遍標榜的人道主義而言,這質疑無疑是狹隘的,況且捐款人也應該有選擇捐助對象的自由。不過考慮到在“盧美美事件”出來時,北京有近三十所打工子弟學校被關停,在溫飽問題尚未解決的情況下,從民族主義的立場出發先保證自己有飯吃的想法也無可厚非。其次是通過質疑盧俊卿的個人人品及善款來源來否定盧氏父女做慈善的價值。在網友強大的“人肉”之下,中非希望工程背後的世界傑出華商協會及天九儒商集團很快浮出水麵。在專門為經理人提供互動交流平台的世界經理人社區上,很多天九儒商集團的“前員工”出來爆料盧俊卿近於欺騙的發家模式。而其本人也被指稱所公布的個人履曆與實際不符。隨之進行深度追蹤的南方報業集團則用“合影經濟學”來概括天九儒商集團的盈利模式,即組織各種商業論壇’許諾會後可以跟某某政要合影,以此吸引想尋求官方背景的企業交會費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