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月(1 / 1)

百度文庫侵權

焦點:網絡的分享精神VS作者的著作權利

【點評】知識共享與尊重著作,其實並沒有那麼非此即彼,不過是因為某些網站希望走捷徑而人為樹立了這樣的對立。在百度文庫侵權事件發生後,許多人慨歎,當年穀歌圖書希望以與作者拆分電子閱讀收益的方式獲得版權,還真是尊重遊戲規則。而如今,蘋果裏電子讀物的付費下載,至少也表達了一種解決的誠意和可能。給多給少,可以談;不說就用,那就隻能免談了。

藥家鑫殺人案

焦點:殺人犯的生命權

【點評】藥家鑫殺人案,因為其所殺之人的無辜和殺人手法的殘忍,而格外引人注目。這是一起案情明白,基本沒有爭議的殺人案件。但藥家鑫殺人畢竟是個案,與此相比,網絡上一邊倒的“虐殺”聲更令人心寒,不論最初發出這類言論的是誰,由此而形成的網絡狂歡和語言暴力的背後,是另一種對生命的漠視。以這樣一種方式求取正義的人,也許在要求藥家鑫及其家人懺悔的同時,也應該有所反思。

南京砍樹

焦點:具有統戰意味的環保事件

【點評】南京砍樹這樣的事在全國各地,幾乎每一天都要上演。砍不砍,各有支持者,暫且不表;但邱毅的關注比生活於斯的國人關注更有影響力,這總是有點令人悲哀。

福島核電站事故

焦點:麵對危機的國民心態

【點評】核電站事故之後不久,關於鹽的謠言開始傳布,等到興起去小區超市一探究竟時,才發現果然,擺鹽的貨架上空空如也。路上碰見小區鄰居,對此謠言均覺不可信,但不信者也不免要受到困擾,當晚小區論壇上就有人請求支援鹽炒菜。這類謠言之所以傳布廣而快,大抵也是因為和中國人過往的生活經驗有關。一段時期內由物質匱乏引發的多次搶購風潮,現在雖已不多見,但信息不透明的社會最易促進謠言生長,因民眾對官方報道總是半信半疑,對類似小道消息則寧信其有,不信其無,蓋吃虧太多之故,這一點卻是至今沒有多大改善。

另外,中日兩國的曆史恩怨,本不該影響對具體事件和行為的評價。認為國人的讚美,是在長他人誌氣,就更是無稽。稱讚日本人,不與稱讚國人麵對地震時的從容、互助與友愛相悖;一味地抬高自己,反而顯露出兒、胸狹小和自信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