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月(1 / 1)

紀念辛亥一百周年

焦點:辛亥百年,如何紀念

【點評】辛亥紀念熱鬧無比,和大多數重大曆史事件的紀念活動一樣,對它們的不同解讀,意味著對曆史的不同敘述和建構。因為一百周年,看了大量有關辛亥的影視、文章、論文、報道,想起紀念“五四”九十周年時,很多人會關注此前不同曆史時期對“五四”的評價和紀念是如何進行的。不知為何此次辛亥紀念少有人討論這一問題,是因為“辛亥革命”本身所含歧義少,官方定位口徑一致?抑或是因為辛亥並未真正撼動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恰如辜鴻銘所言,頭上的辮子是剪了,但心裏的那根辮子仍在。

小悅悅事件

焦點:直麵我們每個人內心中的冷漠

【點評】小悅悅事件連同老人該不該扶,成為當下中國人精神危機的症候。這種對“看得見”的弱勢人群(老人與孩子)的冷漠,與近幾年來日漸成為社會表演的慈善、誌願者、大愛精神形成了有趣的參照。也許人們可以去邊遠山區進行捐助、獻愛心,卻很難關心自己的鄰居、路邊人。這種過度“冷漠”與過度“大愛”某種程度上呈現了經濟急速發展給人們帶來的不安全感、不信任感。一切舊有的生活秩序都“煙消雲散”了,而新的秩序、倫理、道德依然處在真空之中。

給未入隊小學生佩戴綠領巾

焦點:三六九等式的教育

【點評】三道杠、二道杠、一道杠,沒杠杠;紅領巾、綠領巾、沒領巾一我們的教育手法就是用“封賞”的方式嘉獎孩子,用“示眾”的方式激勵孩子?我們的教育總是想方設法地將人貼上標簽,分為三六九等,而不是從小教育孩子平等、尊重和友善的觀念。見慣了綠領巾、紅校服的學生長大成人後,必然會將他人視為地獄,不擇手段地為自己謀求利益。我看如果真正要戴綠領巾的話,倒是表現最差的教育部應該被贈送一條。

廣電總局下發限娛令

焦點:如何高雅地娛樂?

【點評】很少看電視,娛樂節目更是看得少。不過我尊重所有願意看那些被禁節目的人的觀看權和選擇權。對電視節目進行管理,不應該是因為“低俗、庸俗”這樣完全由主觀判定的標準。舉例來說,作為觀眾,我認為一年一度的春晚格調也頗低下,但在有些人眼中,它的定位卻是每年奉獻給觀眾們的一道精神大餐。隻能說,在廣電總局眼中,多數觀眾顯然不具備選擇和判斷能力,因此隻能作為未成年人被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