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試的歐巴桑蹙了蹙眉,一言不發。
案例2
“你是找實習工作吧?”
“是啊,有什麼問題嗎?”
“那你這薪資要求5000?”
“5000是轉正要求,實習期我能接受3500。我了解過了,房租物業水電網煤氣費一個月1200元,生活費2000元,實習期3500,生活剛剛夠。”
“……”
類似麵試經曆,不到兩周時間經曆了七八次。
我是一個很注重效率的人,凡是看不上眼的,即達不到“基本生活保障”的實習工作,我是不會浪費時間的,即便有兩家公司很有意向招攬我這等級別的“年輕誌士”,我仍表現了“不屑一顧”的態度。
在這件事情上,我真得很有必要談談我的同學們在認知上的愚蠢。
大家就職的實習工作普遍薪資在1200—1800元/月,這種薪資在我們三流本科院校也就是學生一個月的生活費。
連經濟獨立都做不到,談何做一條自由的鹹魚呢?
我絕對,絕對,絕對,不會降低標準去妥協!一旦妥協,可怕啊,我媽的臉孔立即浮現了出來。
“小子,你不是能嘛,咋還跟媽要錢呢?乖,外麵太危險,還是回家吧。”
我隨手點上一支煙,滿頭冷汗。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阿騰拖著行李箱將走出宿舍之際,拍了拍我的肩膀,指了指電腦裏的***,又對我搖了搖頭。
這小子昨晚回宿舍收拾行李回家過年,給我安利了兩個小時——係裏推薦的幾個對口單位的實習機會,他便是在那實習。隻可惜,那裏招得基本就是廉價苦力,對我們學生宣稱是“實習一年合格後可轉正簽約合同工,待遇等同於編製員工”,實際上“實習期一個月僅發800元生活補助,幹的活就是給領導端茶遞水跑腿打下手”。
阿騰老家也是我們縣的,對我的家庭情況還是比較了解的,他的安利理論是:兄弟,雖然目前進去沒錢,但是人家單位是公家的啊,你跟你媽一說也能堵得上嘴,她也會很樂意給你生活補貼。
我卻是了解一些類似單位裏的道道,畢竟家裏有好幾個親戚就在老家的類似單位上班,實在感覺不適合我。
在一番口舌之後,我苦著一張臉對著阿騰搖了搖頭。
於是乎,便出現了阿騰臨走前給我評語的一幕。
我媽也是神通廣大,阿騰剛上火車不久,就給我來了一通電話,聽人家阿騰媽說阿騰今天回家(毛線,當我傻啊,還不是你自己主動去問的?),問我啥時候回家。
我腦門黑了一條線,口中瞎扯著有家公司麵試的不錯,下周安排了複試,我複試完再回去。
我媽將信將疑地嘮叨了一會,最終還是爭取到了一周的轉圜之機。
一周,真得夠嗎?
掛了電話,我歎了一口氣,似乎意識到“找工作”並非那麼簡單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