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南郊50公裏處的周口店,地理環境特殊,山洞特別多,這種山洞冬暖夏冷,既可以避風擋雨,又能防止野獸襲擊,是“穴居人”時代居民的理想住所。20世紀20年代周口店就已經引起了中外科學家們的注意。1918年春,瑞典籍地質學家安特生首次發現哺乳動物化石。此後,在周口店陸續發現數枚人牙化石。經解剖學家研究,這些化石屬於古人類的一個新種屬,命名為“北京人”。
自從1927年正式發掘開始,發現各種脊椎動物化石多達500箱,令人驚歎不已!可是這僅僅是一個開端,最重要的發現是在1929年以後。
1929年12月2日,北京大學斐文中在周口店發掘出一個完整的猿人頭骨。經過有關專家,特別是加拿大籍的人類學家步達生鑒定,他提議命名為“中國猿人北京種”,後來改稱為“北京直立人”,或者簡稱“北京人”,這也就是我們過去習慣上叫的“中國猿人”。
在這之前,雖然1856年在德國發現過尼安德特人,1901年在印尼發現過撲哇人,1907年在德國發現過海德堡人,但是當時由於受保守思想的束縛,這些發現並沒有得到學術界的公認。自從“北京人”頭蓋骨發現之後,特別是隨後又發現“北京人”打製的石器和用火的痕跡,在人類曆史發展階段上所謂的“直立人”(即過去所說的“猿人”)的存在得到了肯定。這一人類曆史發展史上的重要環節為“從猿到人”的理論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這是一個重大的發現,是古人類學、舊石器時代考古學、古脊椎動物學和第4紀地質學研究中一件劃時代的大事,它為研究人類的起源及其發展,為再現早期人類的生活麵貌,提供了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1928年12月以後~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前,在周口店經過11年挖掘,先後發現了代表40多個“北京人”的人骨化石及大量石器。
中國猿人化石是一批無價之寶,當時集中珍藏在北京協和醫院的保險箱裏,由著名的德國籍人類學家魏敦瑞負責保管並研究。
“北京人”的腦容量平均為1043立方厘米,介於現代人和猿類之間,他們的頭蓋骨比現代人厚了大約一倍,眉粗壯而突出,左右眉相互聯結,形成屋簷狀,顱頂正中有明顯的矢狀脊(即在頭頂上有一條前後縱貫的突起),頭骨後部有發達的枕骨圓枕。“北京人”的麵部相對較短,額部向前伸,沒有現代人那樣的下須,鼻骨低而扁,顴骨明顯,牙齒粗壯。複原後的形象帶有猿類的某些特征。“北京人”的下肢骨和現代人沒有太大的區別,說明他們可以直立行走。人類學家根據“北京人”大腿骨長度推算,男子的身高為157厘米左右,女子為150厘米上下,比現代華北人身材低10餘厘米。新中國成立以後,在“北京人”遺址又發現了一些人的頭蓋骨和其他骨骼化石。
1941年初,日美關係趨於緊張。魏敦瑞提出,珍貴的中國猿人化石繼續留在日軍統治下的北平很不安全,建議將化石暫時轉運至美國紐約曆史博物館保存,待戰後再運回中國。
經多次交涉,中美雙方就此事達成協議。11月中旬,美國駐華大使館自重慶來電,指令美國駐北京公使館負責轉運事宜。
11月20日,北京協和醫院奉命將中國猿人化石秘密裝箱。裝箱的化石有:頭蓋骨5枚,頭骨碎片15枚,下頜骨14枚,鎖骨、大腿內、上臂骨、牙齒等147枚。全部化石分裝在兩隻大木箱內,由美國公使館運送至美國海軍陸戰隊總部,指令美軍上校阿舒爾斯特負責押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