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流光溢彩的“唐三彩”(2 / 2)

1965年洛陽關林59號唐墓出土的唐三彩多以藍色為主,其中一件藍釉三彩馬特色最為突出。這件馬俑全身施藍釉,並有白色花斑。馬身上鞍飾齊備,披著華麗。在出土的唐三彩器中,以藍釉為基調者極為罕見,所以這件藍釉三彩馬就成為了不可多得的唐三彩珍品。

1971年~1972年陝西乾陵東南約3公裏的唐章懷太子李賢墓出土的一組三彩牽馬俑和馬俑,是備受人們關注的作品。馬倌著綠色長袍,前襟挽於腰際,露出黃綠色的襯裙。他形體魁梧,雙手握住韁繩,側頭吆喝著馬前進。馬俑則體態勻稱,鞍飾齊備,鬃毛剪作“三花”,似乎正在溫順地聽候馬倌的吩咐。這組馬俑的作者顯然經過了細心周到的觀察,他不但將馬倌與馬各自的神情刻畫得非常生動,而且特別注意了人和馬之間的關係,使得二者意趣相投,神情舉止配合得天衣無縫。1971年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出土的一件騎馬狩獵俑可謂是一件藝術傑作。馬身骨肉勻稱,神態矯揚:騎馬武士頭紮襆頭,腰挎長劍,彎弓搭箭,欲射大雕。尤其令人稱奇的是,馬身和座板上都有古樸自然的木葉紋,這是絞胎工藝特有的藝術效果。這件作品無論是工藝水平還是藝術效果都達到了頂級的地步。

1972年~1973年陝西禮泉縣唐安元壽夫婦墓出土的一件藍彩女俑也是唐三彩中的珍品。這件女俑通高22.5厘米,她頭梳高髻,身穿小領窄袖長袍,袍施藍色底釉,上麵灑滿黃蕊白花。作品中的人物神情真實自然,衣紋線條流暢,釉色清新素雅,令人稱讚。

由於唐三彩創作題材幾乎涉及了唐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所以有研究者認為“唐三彩是盛唐文化最有代表性的物質載體”。這種說法雖有一定的誇張,但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三彩獨特的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

唐三彩,可以說是唐代宮廷政治和社會經濟發展最好的曆史見證。唐代之後的宋、遼、金朝,都繼承並有所創新和發展了唐三彩的工藝傳統。如宋二彩沉靜素淡的典雅風格,遼三彩濃鬱撲麵的草原氣息,金三彩祥和安定的生活情趣,使人仿佛置身於和諧美好的世外桃源,極富藝術享受。元、明、清時期,由於以質地堅實致密、釉色清亮澄澈的青花瓷為代表的瓷器,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據了主導地位。故胎質酥鬆、釉色厚重的三彩類釉陶器從此退出了曆史舞台。

曆史發展到21世紀,人們通過對唐三彩工藝流程和胎釉化學組成的分析與研究,對唐三彩這一盛唐品牌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仿製古代三器作品已成為一種時尚,現代家庭擺上一兩件仿古製品,滲透出濃鬱的古文化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