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獻在讀者麵前的《通江茶事概覽》是記者、作家、攝影家彭從凱先生編著的。一般人可能對不是研究茶事專業的人去編著茶事專著會感到意外。但他鑒於通江在宋代就是四川八大名茶產地之一,一千多年後,卻在市場經濟的浪潮裏寂寂無聲,出於對故鄉的眷戀、期盼,一種兒女對父母的濃烈情感和曆史使命感,促使他產生編著此書的念頭。真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個“外行”,終於獨辟蹊徑,別開生麵,完成了這部科學性、技術性、知識性、通俗性兼具的高水平的通江茶葉與茶文化的專著。
本書的特點,一是總結了通江茶業經濟發展的曆史經驗。改革開放以來,通江縣的黨政領導和全縣人民,與時俱進,恢複和發展了羅村、翰林、兆園山、火天崗等曆史名優茶。成立了集科研、生產、加工、貿易於一體的民營茶業有限責任公司,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的開發經營模式。改良品種,引進先進技術,把曆史上主要生產粗茶,創新改製為生產精茶,以滿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增長的需要。並大力發展茶葉文化,開展品茶和茶藝欣賞,使人們在品茶中得到高品位的文化享受。從而使寂寂無聲的通江茶葉,在當代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一鳴驚人,遠銷四川和全國各地,這為通江的茶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沿著這條路通江茶葉必將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成為通江經濟的重要支柱。
第二,生動地介紹了通江的茶俗文化。作者對茶與婚禮、茶與祭祀、茶與宗教、茶與禮儀、茶與茶館等知識作了詳細的描寫。它對研究茶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我國傳統文化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對提高民眾的文化道德修養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此外,作者對茶的保健功能、茶葉的家庭妙用,也作了詳細介紹,為我們日常生活增加了許多有益的知識。而且,作者文筆流暢,重自然而輕雕飾,敘事清晰,句有盡而意無窮。讀後令人遐想聯翩,得到美的享受。
2006年9月1日,彭從凱先生專程從巴中來到成都囑其為《通江茶事概覽》寫序,並且住宿成都等著次日索稿。盛情難卻,我隻得日夜走馬觀花地粗讀了一遍。但粗讀之後,深感我1989年出版的《四川茶業史》和1993年主編出版的七卷本《四川通史》,對通江茶業史遠遠比不上彭從凱先生大作論述的詳細,特別是茶葉文化更是拙著《四川茶業史》中最薄弱的部分,更與彭從凱先生的論述相差甚遠。所以,讀後的感覺是受益匪淺。學術水平是人人平等,能者為師,沒有年齒之分。在通江茶葉與茶俗文化領域,我在這本書中學到了很多東西,姑以掛一漏萬,寫篇粗讀感言,向讀者推薦,以答厚愛。我相信讀者細讀此書之後,定會比我受益更多。
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