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聞一多——建設的美術(1 / 2)

聞一多(1899—1946),漢族,原名聞家驊,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中國現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士,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的摯友,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新月派代表詩人,作品主要收錄在《聞一多全集》中。他於1912年考入清華學校,1922年畢業赴美入芝加哥美術學院接受西洋美術教育,後又轉入科羅拉多藝術學院。1932年應聘成為清華大學中文係教授,致力於古典文學的研究。1946年7月於昆明遭國民黨特務暗殺。

聞一多一生都在追求美,他不僅在新文學,特別是新詩方麵有所成就,曾發表飽含愛國熱情的詩集《紅燭》和《死水》,而且在繪畫、書法、篆刻、書籍裝幀、戲劇等領域也有很深的造詣。在繪畫上,善於將西方的形式美感與東方的藝術韻味相融合;在篆刻方麵,憑借紮實的書法基礎和對形式美諸要素的運用,其篆刻疏密有致、有筆有法、中西合壁、古意盎然;而在書籍裝幀領域,聞一多則以其對平麵構成和裝飾手法獨具匠心的經營與運用,在中國早期書籍裝幀藝術發展中作出了貢獻。

世界本是一間天然的美術館。人類在這個美術館中間住著,天天模仿那些天然的美術品,同造物爭妍鬥巧。所以凡屬人類所有東西,例如文字、音樂、戲劇、雕刻、圖畫、建築、工藝,都是美感的結晶,本不用講,就是政治、實業、教育、宗教,也都含著幾層美術的意味。所以世界文明的進步同美術的進步,成一個正比例。

文明分思想的同物質的兩種。美術也分兩種,有具體的美術,有抽象的美術。抽象的美術影響於思想的文明;具體的美術影響於物質的文明。我們中國對於抽象美術,從前倒很講究,所以為東方舊文化的代表,對於具體的美術,不獨不提倡,反而竭力摧殘,因此我們的工藝腐敗到了極點。

歐戰完了,地球上從前那層腐朽的外殼已經脫去了。往日所夢想不到的希望,現在也不知不覺的達到了,其中有一種反抗陋劣的生活的運動,也漸漸的萌芽了。歐美各國的人天天都在那裏大聲疾呼的鼓吹一種什麼叫做國家美術(nationart)。他們都說無論哪一個國家,在現在這個20世紀的時代一科學進步,美術發達的時代,都不應該甘心享受那種陋劣的、沒有美術觀念的生活,因為人之所以為人,全在有這點美術的觀念。提倡美術就是尊重人格。照這樣看來,隻因為限於世界的潮流,我們中國從前那種頑固不通的、輕視美術的思想,已經應該破除殆盡了。況且從國內情形看起來,像中國這樣腐敗的工藝,這樣腐敗的教育,非講求美術絕不能挽救的,現在把怎麼挽救這兩樣東西的方法,同為什麼要挽救他們的道理,稍微講一講,可見得美術不是空洞的,是有切實的建設力的。

振興工藝的美術納斯根(johnruskin)說:“生命無實業是罪孽,實業無美術是獸性(lifewithoutindustryisguilt,industrywithoutartisbrutality)。”我們中國當宋、明、清富強的時期,美術最發達,各種工藝例如建築、陶瓷、染織、刺繡、髹漆,同金玉雕刻,也很有成績。隻到清朝鹹、同以後,美術凋零了,工藝也凋零了。社會的生活呈一種萎靡不振的病氣。建房屋的、製家具的、造器皿的都是潦草塞責,完全失了他們從前做手藝的趣味。所製造出來的東西都是粗陋呆蠢到萬分,令人看著,幾乎要不相信這種工藝界從前還會有那一段光明的曆史。所以現在要整頓工藝,當然不能不先講求美術。

在沒有討論美術應該如何講求的方法以前,我們先有一個問題要解決,就是我們要振興工藝,是抱定一個什麼目的。一國的工藝出產品,假設盡仗著國內的銷行,是不中用的。最要緊是在出口的多才好。所以我們要講振興工藝,就得使我們的貨在國外能夠銷行得多。這本是商學的定理,不待細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