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吳勞——展覽藝術的裝飾的設計經驗之談(1 / 3)

吳勞(1916—),原名高盧,曾用名高清,浙江義烏人。著名工藝美術教育家、畫家。曾入蘇州美專和抗州藝專雕塑係學習。抗戰爆發,參加抗日救國活動,1938年到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學習。1939年到晉察冀邊區華北聯大文藝學院任美術教員。1948年隨部隊進北平,1957年調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曆任裝潰美術係主任、副院長,《裝飾》雜誌主編寺職。

吳勞長期研究裝飾美術、文藝理論以及國畫、書法等,尤其是在產品展示設計與裝飾方麵富有建樹,對新中國的展覽設計工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出版有《展覽藝術設計》等,美術論文有《漫談壁畫》《談封麵設計》《一次不平凡的展覽藝術設計》《活動展覽架的設計》等,美術作品有《戚繼光平寇圖》《王秀竅》和《雙虎圖》寺。

展覽會、博物館是群眾受教育的場所。它是通過實物展出和輔助以形象的材料,揭示出物品和現象相互的關係,顯示出物品和現象的空間和時間的特征。也是以最通俗的形式來介紹各種科學的具體知識,幫助觀眾從展出中得出正確的和有科學根據的結論。

但無論是實物或輔助材料,都得經過適當的藝術裝飾,才能更有效地達到上述目的並使觀眾感興趣。如果不掌握展覽藝術的裝飾和陳列實物的技巧,使展品陳列雜亂,各個展品在裝飾形式上、色彩上不能互相彌補、呼應,聯係成一個和諧的整體;或者由於藝術裝飾的過於繁瑣、複雜,有礙於觀眾對展出的感受,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展出任務,甚至會使觀眾不能正確了解展出的作用和意義。

藝術裝飾是從屬於展出主題的,因此裝飾的題材、情調、風格不應該與展覽內容有互相抵觸的感覺。任何展覽中的裝飾都不應該使觀眾感到是偶然地被附加上的,它應該是和展覽內容血肉般地關聯著。為了達到裝飾服從於展出的主題思想的目的,力求展覽館內的一切藝術裝飾的形式和展出內容融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使觀眾感到不多亦不少,恰到好處,這就必須顯示出高度的藝術裝飾的技巧。隻有偏頗的裝飾,才認為裝飾是決定一切的,就不惜脫離展出內容。這樣的裝飾盡管是華麗、別致、刺眼,但由於不協調、不起烘托展品作用,反而影響人們去欣賞展出的內容,結果必然不可能說明問題的實質,甚至歪曲主題的原意。

由此可知,決定展覽館、博物館中一些藝術裝飾的任務,確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它要求我們要有審慎的態度一從館的建築、家具、采光、色彩,甚至連裏麵的一個點一根線的裝飾等,都不能馬虎從事,隻有懂得展覽藝術中裝飾的意義和任務,才能運用適當的裝飾來明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意圖,使展覽內容整體的表現更明確。

展覽藝術應當以展出所特有的方法構成。每件展品的裝飾,除應當符合於展出的內容,有助於說明展覽中提出的主要任務之外,還應考慮到它給觀眾的感覺上的協調。往往會有這樣的一些情況:展品很多而展出麵積較小,展品又都很有意義,不願割愛,在這種情況下,要給觀眾創造最舒適的視覺和感情就較困難,但好的設計師也能使之眉目清楚,不僅使人感到充實、完滿,也使人感到精美。另外,對展品不加選擇,不進行藝術的加工,變成實物的堆砌和羅列,而沒有考慮展品周圍空間的意義,把陳列室裝飾得密密層層,這種缺乏襯托的空間,就會造成視覺上的緊張情緒,留出的空間本身也是裝飾,這種裝飾能給觀眾充足的空氣,而不致使觀眾感到窒息。這才能使觀眾有舒適的感覺,使觀眾在悠閑安靜的氣氛中去從容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