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邱陵——繪畫與裝幀都是藝術(1)(1 / 2)

邱陵(1922—2008),河南潰川人,祖籍安徽懷遠,書籍裝幀藝術家。1947年畢業於抗州國立藝專。曾先後擔任聯合國影聞宣傳處美術幹事。上海聯營書店宣傳科長。蘇聯興辦的時代出版社設計科長,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裝飾組副組長等職。自1956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建立時起,曆任院學術委員會委員,裝飾繪畫係書籍裝幀專業講師、副教授、教授、教研組組長、教研室主任、係主任等直到1988年,計30餘年。有專著《書籍裝幀藝術史》等,並曾在《裝飾》及《美術》等刊物發表專業論文多篇。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邱陵的書籍裝幀設計講究氣韻,強調封麵設計的文化性與廣告性的統一,作品風格簡潔、富有內蘊。主要設計作品有《海誓》(總體設計及插圖)、《凱旋》(封麵設計及插圖)、《紅旗飄飄》(封麵設計)、《腹地》(護封設計)、《老舍文集》(封麵設計)、《臧克家文集》(總體設計)和《唐詩三百首》(封麵設計)等。著有《書籍裝幀藝術史》《邱陵的裝幀藝術》等。

對文學有興趣又有修養的畫家,往往願意參與裝幀設計,以介入文藝書籍裝幀或插圖的為多。一位芬蘭的書籍藝術家曾說裝幀設計是有紀律的狂想。又有紀律,又有狂想,二者是矛盾的統一體。熱衷狂想而否定紀律的畫家,難以介入裝幀;強調紀律而忽視狂想,裝幀設計又成為桎梏,難出真正的裝幀藝術,而隻能奉命設計。這也可能是有些畫家不願介入裝幀和一些有才能的裝幀藝術家難以發揮的關鍵原因。民間藝術有一句諺語說:“藝術無正經,惟有求新鮮。”其實,藝術的正經就是新鮮,沒有創新怎麼能有藝術。畫家不應首先就將裝幀藝術看成嚴格的紀律,這是阻礙創新、阻礙其發揮藝術才能的,特別是對於設計。設計這個詞彙,進入我們國家大概並不久,我們語言中的經營位置、計白當黑,不也接近設計的含義嗎?設計就是規劃,一件事沒有設想、沒有計劃,也就不能有步驟地去完成。

插圖隻是裝幀設計的一部分,我們常說的裝幀設計實際上包括插圖。插圖是插在書中的圖,是為書而插的圖,是書籍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形式上是繪畫,但已不是純粹的繪畫,無論它屬哪一畫種,都是為了裝飾書籍、增加讀者的興趣、形象地闡明書籍的內容為目的的。當然,更是藝術的再創造,而不是依照葫蘆畫個瓢。

插圖的外文是illustmtion,語源為“照亮使其看得見”的意思。也就是說將看不見或看不清楚的東西,照上光線,使其視覺化的意思。因此;有人主張將插圖改名為“設計繪畫”或“實用繪畫”(見詹揚彬著《插畫新技》),也就是將文字表現和說明的內容的不足之處加以形象化。我們知道形象傳達具有普遍性的視覺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它是世界性的,沒有國界。因此,好的插圖可以出版單行本,在語言不通的國家和地域也能溝通人們的思想,起到文字表達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插圖雖然是裝幀設計的一部分,但它並不是一個獨立的畫種,任何畫種都可以畫插圖。用何種繪畫形式,首先要設計,應該與書的內容、時代、地域、民族等等相吻合,與文風、氣質相吻合,做到盡可能在風格上協調一致。我國古籍由於雕版印刷的限製,雖然有書必有圖,但卻多是千篇一律的線描的黑白版畫的形式為主,到後來才有短版、拱花和銅鋅版出現,逐漸豐富多樣。

大部分的自然科學的書籍的插圖,因為要強調它們的科學性,可以直接采用圖解的方式,例如:攝影、圖表、生物標本、計算機圖像等等,在符合科學性的基礎上適當加工。它的藝術性主要表現在版麵設計中的剪裁、黑白灰色值的安排、色彩分布,圖與文字的關係方麵,教科書的插圖也大致如此,一般要求準確性和科學性,因為它的著重點在教育而不是欣賞。由此看來,一本書的插圖采用什麼樣的手法表現,插頁的多少,位置大小,紙張選擇與印製方法,都要首先經過有藝術修養和印裝知識、對設計對象有較深刻研究和了解的美術編輯去規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