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尼克鬆(1913~1995),美國第37屆總統。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附近約巴林達鎮,1972年2月訪華,打開了兩國關係的大門,成為訪問新中國的第一位美國總統。1973年1月27日,尼克鬆簽署《關於在越南戰爭結束、恢複和平的協定》,至此,這場美國曆史上持續時間最長,也使這個國家陷入危機的越南戰爭結束。尼克鬆因1972年6月17日發生水門事件被迫辭職。尼克鬆是登上《時代周刊》封麵次數最多的人物,共43次成為《時代周刊》封麵人物,並於1968年和1972年兩度榮登"時代周刊年度風雲人物"。尼克鬆總統讀書之餘以筆耕為樂,於70年代末和80年代先後出版了《尼克鬆回憶錄》《真正的戰爭》《領袖們》《不再有越戰》和《1999:不戰而勝》《超越和平》。
總理先生,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的我們十分尊貴的客人們:我們能有機會在貴國作客期間歡迎你和今晚在座的諸位中國客人,感到十分榮幸。
我要代表尼克鬆夫人和同行的全體正式成員,對你們給予我們的無限盛情的款待,表示深切的感謝。大家知道,按照我國的習慣,我們的新聞界人士有權代表他們自己講話,而政府中的人誰也不能代表他們講話。但是我相信,今晚在座的全體美國新聞界人士都會授予我這一少有的特權,來代表他們感謝你和貴國政府給予他們的種種禮遇。
你們已使全世界空前之多的人們得以讀到、看到、聽到這一曆史性訪問的情景。
昨天,我們同幾億電視觀眾一起,看到了名副其實的世界奇跡之一--中國的長城。當我在城牆上漫步時,我想到為了建築這座城牆而付出的犧牲;我想到它所顯示的在悠久的曆史上始終保持獨立的中國人民的決心;我想到這樣一個事實,就是,長城告訴我們,中國有偉大的曆史,建造這個世界奇跡的人民也有偉大的未來。
長城已不再是一道把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隔開的城牆。但是,它使人們想起,世界上仍然存在著許多把各個國家和人民隔開的城牆。
長城還使人們想起,在幾乎一代人的歲月裏,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國之間存在著一道城牆。
四天以來,我們已經開始了拆除我們之間這座城牆的長期過程。我們開始會談時就承認我們之間有巨大的分歧,但是我們決心不讓這些分歧阻礙我們和平相處。
你們深信你們的製度,我們同樣深信我們的製度。我們在這裏聚會,並不是由於我們有共同的信仰,而是由於我們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希望,我們每一方都有這樣的利益,就是維護我們的獨立和我們人民的安全;我們每一方都有這樣的希望,就是建立一種新的世界秩序,具有不同製度和不同價值標準的國家和人民可以在其中和平相處,互有分歧但互相尊重,讓曆史而不是讓戰場對他們的不同思想作出判斷。總理先生,你已注意到送我們到這裏來的飛機名為"76年精神號"。就在這個星期,我們美國慶祝了我們的國父喬治·華盛頓的生日,是他領導美國在我們的革命中取得了獨立,並擔任了我們的第一屆總統。
在他任期屆滿時,他用下麵的話向他的同胞告別:"對一切國家恪守信用和正義。同所有的人和平與和睦相處。"
就是本著這種精神--76年精神,我請大家站起來和我一起舉杯,為毛主席,為周總理,為我們兩國人民,為我們的孩子們的希望,即我們這一代能給他們留下和平與和睦的遺產,幹杯!
張濤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