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傑拉爾德·魯道夫·福特--新太平洋主義(1975年12月7日)(1 / 1)

傑拉爾德·魯道夫·福特(1913-2006)美國第37位、第38任總統。福特上任之後麵對幾乎不能克服的任務,如通貨膨脹、恢複經濟、解決能量短缺等問題,並且努力保證世界和平,政府幹預花費作為解決美國社會經濟問題的方法和趨勢。1972年、1975年、1981年福特曾3次訪問中國,毛澤東主席和鄧小平副總理會見了他,雙方重申遵守《上海公報》。著作有《和解的日子》。

美國是一個太平洋國家,它在亞洲有極為切身的利害關係,並負有在緩和緊張局勢、防止敵對行動和維護和平方麵起帶頭作用的責任。世界的穩定和我們自身的安全有賴於我們對亞洲所作出的保證。

在1941年,即34年前的今天,我們在軍事上是沒有準備的,我們在太平洋的貿易是極為有限的,我們對菲律賓行使著管轄權,我們專心注意著西歐。

我們的天性是孤立主義的,我們已經跨過那個時代。我們現在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我們同亞洲巨大的商業關係正在發展。我們帶頭讓菲律賓獲得獨立。現在我們在對太平洋托管領地作出新的聯係和安排。

美國國內的政治力量中心已經向西轉移。我們在太平洋的利益和所關切的問題增加了。過去,我們具有一個孤立主義國家的行動自由。現在則已負有一個世界大國的責任。當我這次訪問亞洲三個重要國家(中國、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後回來時,我更加認識到我們在世界這一地區的利益了。

世界大國對安全方麵關切的問題在亞洲交織在一起。美國、蘇聯、中國和日本均為太平洋國家。西歐同亞洲在曆史上和經濟上均有著密切聯係。太平洋的平衡對美國和太平洋其他國家都是至關重要的。

新太平洋主義的第一個前提是,美國的實力是太平洋一切穩定均勢的基礎,我們的眼光不應隻限於關心安全。但是如果沒有安全,就不可能有和平,也不可能有進步。維護我們在亞洲的朋友和盟國的主權與獨立仍然是美國政策的首要目標。我們認識到,光靠軍事力量是不足以保證安全的。人心歸順和社會正義是抵抗顛覆或侵略的非常重要的先決條件。盡管如此,我們對我們自己,以及對那些依靠我們繼續支持以保持其獨立的人們,都有義務在整個太平洋維護一種靈活和均衡的實力地位。

新太平洋主義的第二個基本前提是,同日本的夥伴關係是我們戰略的一大支柱。沒有任何關係比這種夥伴關係更受到我的注意了。在美國曆來為同遙遠的文化和人民保持聯係而作出的努力中,沒有比這一夥伴關係更成功的了。日美關係使每個美國人和每個日本人都感到驕傲,我們的雙邊關係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好。最近的互訪是基本的政治夥伴關係的象征。我們已開始同日本和其他先進的工業民主國家擬訂一些協調經濟政策的較好的辦法。我們在本月還將同日本、我們的歐洲朋友,以及發展中國家的代表一起開始確定南北方經濟關係的一種較為有效和公平的格局。

新太平洋主義的第三個前提是,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正常化,這加強了我們同這個占人類近1/4人口的偉大國家的新的聯係。這是美國對外政策最近取得的又一巨大成就,它結束了兩國近25年的敵對狀態。我去中國訪問是為了加強將近4年前開始的對話。我同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毛澤東主席和鄧小平副總理--就廣泛的問題交換了意見,這有利於加強我們對彼此的觀點和政策的了解。

正如所預料的那樣,由於我們兩國的社會、哲學和在世界上的處境不同,所以我們對各自的國家利益的看法也有分歧。

但是,我們確實找到了共同點。我們一再聲明,我們在一些非常重要的方麵有著共同的關切和一致的意見。我們一致認為,亞洲各國應在一個相互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人民不受外國侵略的威脅、不幹涉別國內政,以及根據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原則上自由地發展。我們一致反對在亞洲及世界其他任何地區的任何形式的霸權。

我重申了美國在《上海公報》的基礎上完成同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正常化的決心。雙方都認為我們的討論是有意義的、有益的、具有建設性的。我們的關係正在成為國際政治形勢中的一個永久的特點。它不僅有利於我們兩國人民,而且也有利於這個地區,以及全世界的各國人民。

新太平洋主義的第四個原則是,我們繼續與東南亞的穩定和安全有著利害關係。

新太平洋主義的第五個原則是,我們相信亞洲的和平取決於解決懸而未決的政治衝突。

新太平洋主義的第六點是,亞洲的和平需要一個反映這一地區各國人民願望的經濟合作結構。

鄭姍姍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