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我國合唱事業發展的曆程我們不能忘記把畢生的精力獻給合唱藝術的馬革順、嚴良堃、秋裏、瞿希賢、聶中明、胡德風、唐江、楊鴻年等老一輩合唱藝術家。正是他們不懈的努力才有今天我國合唱藝術繁榮的局麵。雖然和發達國家的合唱水平相比我國的合唱藝術水平尚有一定的差距,但通過我們不懈的努力,趕超先進國家合唱水平的日子不會太遙遠。
三、合唱的魅力
對於一般人來說,可以從歌唱中得到愉快,它是文化修養和情感素質的標誌,而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勇氣和耐心。
合唱作為用人聲來表現音樂作品的聲樂表現形式,在較大型、較完整的合唱作品中,還可以包括除歌劇以外的所有聲樂演唱形式。所以,無論是從創作的技巧手段,還是從表現的複雜程度,都可以說它是聲樂表演中最高級的形式。然而它又是一種非常便於實施、易於接受、極具魅力的群眾性音樂活動。歌唱的樂器就是每個人的嗓子,既不需要花錢去購買,又可以“隨身攜帶”;人數可多可少,場地可大可小。又因為合唱是聲樂藝術,用人聲來表達音樂情感會比樂器更直接、更細膩、更容易產生心理上的共鳴,再加上絕大部分合唱都有歌詞,所以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同時,參與合唱既是進行音樂創作,在創作中使自己的音樂素質得到提高—培養人的多聲部聽覺和音樂思維能力;又是在進行音樂欣賞—讓自己深入到音樂內部去找到審美的情感體驗。一次好的排練和演出,就是一次難得的精神享受,心靈的境界也常常會同音樂一起得到升華。因為合唱是一門集體表演藝術,來自四麵八方,不同階層、不同經曆、不同性格的人組成一個團隊,共同完成同一項工作。因此,不僅極大地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精神生活得到充實和滿足,還有利於培養團隊精神,提高全麵素質,可以肯定地說合唱是培養人們綜合素質最有效的手段。
四、合唱的優勢
合唱由於是集體的歌唱,相對於個人的獨唱來說有以下幾大優勢:
1.音域寬:一個人的有效音域一般隻有兩個八度,而合唱的音域一般可有四個八度,甚至更多。
2.氣息長:一個人的氣息是有限的,慢唱時一口氣最多也就唱八拍。而合唱可以使用“循環呼吸”,保證在長時間內合唱的音響不中斷,用以表現較慢、連貫、悠長的作品,在無伴奏合唱中,效果尤為明顯。
3.音色豐富:一個人的獨唱大多隻使用一種音色,而合唱不但包括自然的高音、中音、低音,男聲、女聲、童聲,還可以進行各種不同音色的多種組合,使合唱表現得絢麗多彩、豐富無比。
4.力度起伏大:一個人的聲音表現力再強,音量也是有限的。而合唱由於人數的不等,可以是獨唱的十倍、二十倍,也可以是獨唱的一百倍、二百倍(還可能更多)。弱時可以是縈繞耳畔的習習微風,強時也可以是震撼寰宇的雷鳴閃電,因而極具表現力。
5.和聲效果好:由於有較寬的音域空間,加之兩個以上聲部的組合和參與,故可以在和聲的運用上更多樣、更豐滿,從而極大地滿足了聽覺上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