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凡覺得,跟老人的交流,讓自己也變得平靜許多,仿佛這段時間以來的紛紛擾擾,都被這淡然的氣場蕩滌。嘴角揚起一抹微笑,如果能保持這樣的心態,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宇翔出來的時候,看到的就是晨光中的這一抹微笑,恬淡,安詳,一時間不禁醉了神。直到老人向他打招呼,他才尷尬地移開視線。
吃過早飯,考察隊成員在村支部開了碰頭會,村長給大家介紹了格瓦目前的發展狀況。部分企業根據自身發展方向,提出了不同的考察需求,比如藥業公司要了解當地的中藥材,食品公司則要考察可能為公司提供原材料的農產品等等。剩下一部分人,沒有明確目標的,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自由安排。
依凡跟著趙校長去了格瓦小學。宇翔自然不會離開依凡。再加上同行的另外兩個女生,四個人開始了為期一周的“助教”生活。
真正去了格瓦小學,依凡才明白趙校長說的那種渴望。因為家裏遠,孩子們一般都住校,睡大通鋪。實際上,每個人也就隻有一人寬的位置,翻個身就會壓到另一個人身上。每周回家一次,遠的要走十幾裏山路,還要背著一個禮拜的米,和倭瓜——這就是孩子們主要的夥食。
第一天,村長知道他們四個要在學校吃飯,送來了一隻雞。一碗雞肉,湯占了大多數,三十多個孩子,每人很自覺地盛一小勺,最多隻要一塊肉,誰也不會多吃。後來肉不多了,後麵的孩子隻盛了湯,都沒拿肉,也沒人盯著雞湯看,好像完全不在意的樣子。問他們怎麼都不吃,他們理所當然地回答,“你們是客人,當然給你們吃。”依凡不禁感歎,趙校長真的把孩子們教的很好。
但即便是在這樣的環境裏,孩子們仍然非常認真並快樂地學習著。一到六年級的學生全擠在一間教室裏,趙校長把他們分成兩小隊,一到三年級學一個係統的課,四到六年級的學習更高難度的係統。一小隊上課的時候,另一邊的或者自習,或者由小隊長帶領,在學校不遠的空地上活動。趙校長還自己動手搭了兩個簡易球門,把廢報紙用寬膠帶粘著,做成足球給大家玩。
上課的時候,整個教室鴉雀無聲,一雙雙眼睛盯著黑板前的趙校長,好像生怕漏聽了一個字。依凡注意到,高年級小隊上課的時候,部分低年級的學生也在聽著,雖然有些不是很明白,也聽的很認真。這些一般是馬上要升高年級的學生,他們說先聽著,以後跟上的快一些。
這跟城裏孩子逃學、厭學的狀態形成了極其鮮明的對比。
趙校長看的很明白:“很多東西,雖然很珍貴,但是太容易得到,往往不會珍惜。城裏的孩子還不明白自己有多麼寶貴的資源。而且,城市裏壓力太大。很多孩子其實是喜歡學習的,比如模仿一些人,一些事,這就是學習的過程。可是現有的教育方式太機械,各種考試的標準反而扭曲了學習的初衷,也扭曲了孩子們對學習的態度。
山裏的孩子,沒那麼大壓力,我和他們一起,快樂地學習,學習課本上的知識,也學習生活中的常識。走出大山,我的孩子們可能在成績上不如其他人,但是生活的能力,以及對人生的態度,我想不會輸。”
這是趙校長帶著大家挖坑烤地瓜的時候說的話。不遠處圍著宇翔樂淘淘地烤地瓜的孩子們,雖然抹花了臉,卻絲毫不減那笑容的燦爛。不管男孩女孩,都玩得不亦樂乎。再看看他們城裏來的大人,除了宇翔在他們的指導下烤出了幾個地瓜,其他三個隻能在邊上等著吃。某些事情上,城裏人真的沒有優勢。
再看看宇翔。跟孩子們相處了不到兩天,來時的冰塊臉就化了不少。孩子們也不怕他,也不管,或者說不知道他身上的衣服究竟值多少錢,直接就拉了這個帥氣的叔叔加入他們的各種活動。他開始還顧著依凡,不敢玩太過,後來真的跟孩子們玩開了,竟跟個大孩子似的。你看,他教他們足球的技巧,教他們怎麼攻,怎麼防,那些花式動作唬的孩子們一愣一愣的,瞬間就被他收買的幹幹淨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