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導彈的火箭發動機

彈道導彈通常采用液體火箭發動機或固體彈道發動機。液體火箭發動機,一般僅指燃燒室和噴管。但單有發動機還不足以工作和產生推動導彈前進的推力,還需要有推進劑(氧化劑和燃燒劑)、貯箱和推進劑輸送供應係統。發動機、推進劑貯箱和輸送供應係統,可以稱為動力裝置,也稱為推進係統。火箭發動機對於彈道導彈如心對人一樣的重要。如果一個人的心髒停止跳動,血液不能循環,生命就終結了。同理,如果火箭發動機出了毛病,停止了工作,那麼就沒有了推力,導彈便不能飛行了。因此,火箭發動機是彈道式導彈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組成部分。

發動機推力的大小主要由火箭或導彈的任務所決定的。目前世界上單台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力最大的是美國的F-1發動機,其推力達6700千牛(690噸力)。推力最小的是控製衛星姿態用的發動機,推力隻有1牛頓。

人們常把火箭發動機比作心髒,那麼,液體推進劑就是火箭或彈道導彈的“血液”了。這種“血液”包含氧化劑(如液氧、液氟、硝酸、四氧化二氮等)和燃燒劑(如煤油、偏甲肼、酒精、液氫等)兩種。某些推進劑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下是很穩定的,可以放在貯箱中長期地貯存,因此,這種推進劑稱為可貯存推進劑,這種可貯存的“血液”具有長期貯存、發射準備時間短、可靠性等優點,是戰略彈道式導彈及航天器運載火箭常用的“血液”之一。前蘇聯大部分服役的洲際導彈,仍采用可貯存液體推進劑。

隨著戰場發生變化,戰略也在發生變化。戰略洲際導彈也一代代發展,其中從液體洲際導彈演變成固體洲際彈就是其中的一特征。一般來說,固體戰略導彈比液體戰略導彈具有重量輕、體積小、機動性好、反應時間快、地麵設備簡單、操作使用方便等優點,因此,美、俄目前都在裝備固體戰略導彈,以取代液體戰略導彈。

固體戰略導彈的動力裝置是固體火箭發動機。主要由固體火藥柱、燃燒室噴管以及點火裝置組成。固體火藥柱由固體推進劑(氧化劑物燃燒劑)經一定的工藝方法加工製成的。我國人民在喜慶日子裏玩的煙花是一種原始的固體火箭,這種小火箭的動力裝置就是一種簡單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其製造方法與大型固體火箭發動機是類似的。因此,中國在11世紀就有固體火箭發動機了。

固體火箭發動機主要具有結構簡單、工作可靠,推進劑的密度高,發射準備時間短,操作維護工作量小,機動靈活,作戰使用方便等優點,因此,在戰略導彈上廣泛應用。現代大型固體火箭發動機製造上有一個特點是先分段澆注成型,後裝配成整體。這樣就便利於製造、運輸和使用。目前研製成的有直徑3米和6.6米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其中直徑3米的五段式固體火箭發動機是目前已經投入使用的最大的發動機。它是作為助推器用在運載火箭上。

四、現代戰爭中的導彈

導彈武器以其優越的作戰性能,已在世界近年的局部戰爭中,顯示了日趨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世界上的各個國家,都從兩伊戰爭、尤其是海灣戰爭中,以導彈武器打擊對方縱深的重要經濟和軍事目標的重大作用中,看到了導彈武器的重要作用和巨大的發展潛能。

可以預見,隨著導彈武器的不斷發展,隨著擁有導彈武器國家的逐漸增多,在未來戰爭中,導彈武器必將進一步地再展雄姿,成為當前和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曆史時期內實施戰役縱深突擊最有力的武器,導彈戰也已成為現代戰爭的重要形式之一。

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導彈武器成了現代戰爭的寵兒呢?它有什麼了不起的地方呢?首先,導彈武器應用的範圍廣,而且用於進攻和防守都很得力。

與其他作戰兵器相比,導彈武器具有許多十分顯著的優越性。總的講,導彈武器的射程遠、精度高、威力大、打擊範圍的可控性強,這些都是導彈武器得天獨厚的優勢。

導彈武器的作戰用途非常廣泛。對於遠程洲際導彈來講,如果使用高能的常規彈頭,在射擊精度較高的情況下,可以用於打擊敵方的重要目標。對於近程戰術導彈來講,如果運載核化彈頭,此時的打擊對象也可是敵方的重型武器裝備和重兵集結的地域。對於反彈道導彈來講,其打擊的對象重點是敵方來襲的導彈和飛機等。

導彈武器可以用於攻防兩種戰的形式,從進攻的角度看,導彈武器是對敵方實施戰略、戰役和戰術突擊的最理想的武器。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的海空軍之所以能夠順利地發動強大的攻勢並取得了預定的效果,其原因之一就是因為使用了高技術製導的導彈武器。例如,空地導彈的使用,使飛機能夠在敵方防空火力區之外攻擊地麵目標;空對空導彈的使用,能夠使導彈武器擊中幾十千米以外的空中目標從而有效地保障己方飛機的生存;艦載、機載巡航導彈能夠準確地命中幾百千米、甚至數千千米以外的敵方目標;地地導彈部署在己方的戰略腹地,平時充分準備,高度戒備,戰時不需改變部署,既可能在固定的預設陣地上作戰,又可以實施機動作戰,使導彈的攻擊出敵不意,從而達成作戰的突然性。

而從防禦的角度看,一是可以通過導彈武器存在所產生的威懾,可以達成遏製戰爭或防止戰爭規模擴大的目的;二是可以通過反導彈的使用,來防範己方的重要目標不被敵方破壞或減少遭到破壞的程度,從而達成防禦的目的。海灣戰爭中,“愛國者”防空導彈攔截“飛毛腿”的良好戰績,就是很好的證明。

其次,導彈不但是軍事大國的主要武器裝備,也是中小國家對付大國戰爭威脅的主要軍事手段。

多國部隊的主要國家,陸、海、空部隊都裝備有多種導彈,僅美軍在這場戰爭中使用的導彈就不下數十種。法軍還使用了間諜導彈。伊拉克除了“飛毛腿”地地導彈外,還使用了“阿巴斯”、“蛙”式地地導彈、蘇製“薩姆”地空導彈和空空導彈,以及法製空導彈、空艦導彈等。地麵戰爭打響之前,伊軍主要是用導彈對多國部隊進行反擊。多國部隊遲遲不發動地麵戰鬥,伊軍的導彈威脅也不能不說是一個重要原因。

世界上大多數中小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軍事綜合實力不強,抗擊外來侵略的能力有限,因而無力全麵發展高技術的綜合性攻擊武器,然而研製或購買一些技術單一、能攜帶各種裝藥彈頭和具有遠距離攻擊能力的導彈武器,卻是可以辦到的。因為導彈武器的作戰毀傷能力相對一般兵器武器來講,費用是較低的。海灣戰爭中,伊拉克使用的蘇製“飛毛腿B”型導彈,每枚價值約30~50萬美元。而一架美製F-15戰鬥機,它的價格則高達4000萬美元。

交戰中,伊拉克共發射了81枚“飛毛腿“導彈,僅相當於損失1架戰鬥機的價值。但導彈武器在客觀上所起到的殺傷破壞作用,尤其是對多國部隊和以色列所帶來的心理震懾,是決非1架戰鬥機所能相比擬的。

導彈武器的射程遠,反應迅速,不需跨越邊境就可以直接襲擊敵方的重要目標,這樣做一方麵可以較好地保證己方的安全,如伊拉克在海灣戰爭前就比較充分地將其重要目標進行了偽裝,從而分散和消耗了多國部隊空襲的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