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章節三,戰地日記(1 / 1)

21世紀,和平的世紀。

繁華的街道與成排的小高層代替了70多年前戰火洗禮後的殘垣斷壁,微晴的碧空間硝煙不再。高速來往的車輛象征著大都市縱橫相交的脈絡,一派年輕活力的表象。

大街拐角的一棟高檔住宅內,

“………這場殘酷的戰役使日美雙方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美國約有1000多人在登陸時喪生,而日本的一萬多名守軍則悉數陣亡。時至今日,貝裏硫島戰役仍被公認為是美軍決策層最大的敗筆之一。因為,貝裏硫無用的地理位置根本不值得如此多的人為其送命。曆史學家普遍認為,是由於美軍指揮部門中的意見不合與通訊不及時才導致了這場悲劇……”

“感謝您收看本集《二戰解碼紀實錄》,下集更……”

“啪噠——”

主持人清脆的聲音戛然而止。

葉光謙沒心思再看這些無聊的紀錄片打發時間了,他揉了揉雙眼,從潔白的沙發上站起身,低頭看了看腕表——現在是淩晨三點十分,按照約定好的時間來說楊教授的稿件應該早就發送過來了……

葉光謙心裏有些犯嘀咕,他回到臥室的電腦前,用鼠標輕輕敲擊了一下收件箱——除了前幾天的廣告和楊教授發來的第一份原稿外,再無其他新郵件。

“滴滴滴~”

清脆的提示音像鐵棍一般,敲擊了葉光謙心中的銀鈴。發件人一欄顯示的正是楊教授。

“太好了!”

葉光謙按捺不住心中的狂喜,迅速點開了郵件。隨機,一份份影印的發黃紙張呈現在葉光謙眼前。這些發黃的稿子上寫著並不工整的日文,而每一頁的左上角都標有簡寫的日期,天氣情況和地點。葉光謙從辦公桌的抽屜中捧出一打a4紙,按照影印稿件開始在紙上翻譯起來:

“1944年9月18日吧,不見太陽的多雲,貝裏硫島灘防禦陣地。”

“川上死了,是被炮彈炸死的。我會不會也是這樣的命運呢。”

“灘頭的交火很激烈。美國佬的第一波攻勢被打垮了。我從坑道的槍眼向外望去,就再也不想看第二次了。我見過死人,但是從沒看見過一具具焦黑的屍體堆疊在一起,就在登陸艇旁。焦油味和屍臭味我聞慣了,可現在我離沙灘隻有50米啊,要是再靠近一點我就要嘔出來了。”

“雖然以前沒有那麼強烈的情感,但現在我真的很想家,住在長崎的母親也應該在神社為我祈願吧。”

“9月19日,微雨,貝裏硫的工事內。”

“第四小隊全軍玉碎了。除了我,還有不知到哪裏去的山田。我被直接編入島上第45警備隊,隊長對我們很苛刻,他也同樣是長崎人。……”

“美國佬應該就快來了。”

“我仍舊難忘之前見到的黑色血液。聽說有一個灘頭堡的人隻死了不到半小時,血液就全黑了。那景象,和我一開始見到的一模一樣。真是可怕的經曆。”

“聽見了槍聲,是時候戰鬥了。”

……

葉光謙洋洋灑灑地寫滿了3張紙,反複地默讀著,原本就不怎麼舒展的眉頭漸漸繃得越來越緊。他點開了發信欄,給楊教授傳去了那些翻譯出的文字。末了,他尋思再三,還是另外發出了一封郵件:

“這些內容並未提及地下坑道情況。是否還有居間駿戰地日記的後續稿件?”

隔了短暫而又漫長的三分鍾後,葉光謙收到了回信:

“還需考察組整理。已知有少部分稿件殘破或失蹤,我們第二天將動身去防波堤舊址搜索第一部分的日記稿件所提到的機場通道。”

葉光謙有些驚訝,趕緊回件道:

“我推測指揮部遺址內部分設施依舊能夠正常使用,務必在帕勞中心休整充分後隨行考察,切勿冒進。”

“收到,一切已經就緒。如尋找到115本部舊址,將會及時通告。另,其餘稿件整理完畢後將交由宋朝陽副教授代我傳回。”

葉光謙恭敬地詢問了其他事務後,合上了筆記本電腦,捏了捏晴明穴。

從三天前開始,事情就變得毫無進展。

而這件事的起因,則正是因那些破舊發黃的稿紙而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