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境當孔道①,酬酢②殷繁;器用食物,聞有官價之名。或取自鋪戶,或供自保役,非攤派即墊賠,原非善政。然陋習相仍,概予裁革,轉恐事多棘手,此宜量為節製,可已則已,萬勿任見,幕客漁利,家人借端市索,致民力不堪,激而上控。
【注釋】
①孔道:通往某處必須經過的關口。比喻交通要道。
②酬酢:賓主互相敬酒,泛指應酬。
【譯文】
當官者所管理的轄區,地處交通要道,應酬就會特別繁多。使用的器具和所吃的食品,聽說也就有了公家價格的名氣。這些東西,有的來自於商戶人家,有的是差役那兒供給,總之,不是向老百姓攤派的就是自己墊賠進去的。這些事情,原本就不是良好政風的表現,可是由於陋習相沿已久,也就形成了習慣。如果統統地加以裁減革除,事情恐怕反而會更加麻煩。對於這種事,應該適當地節製,能過去就過去,千萬不要任性,想怎樣就怎樣。要不然,幕客們從中漁利,蒙騙百姓,而當官的家裏的人又巧借各種理由在市場上勒索,從而導致老百姓沒有能力應付,激發他們向上控告自己,招致不必要的麻煩。
【智解】
宋太宗曾親書“爾傣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頒賜州縣,意思淺顯不過,無非是告誡為官之人,你是靠老百姓的血汗養活著的,不要以為老百姓好欺負,頭頂三尺有青天,昧了良心是要遭受天誅地滅的。據說古代不少衙署中都奉有這樣的座右銘,時時警示為官者廉潔自律,克己愛民。
被譽為“天下廉吏第一”的清朝康熙年間總督於成龍亦手書一聯:“累千盈萬,盡是朝廷正賦,倘有侵欺,誰替我披枷戴鎖;一絲一粒,無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曉得男盜女娼”。
一個清朝巡撫,一心為民,不畏權貴,戒奢崇儉,不沽名釣譽,並能夠深入群眾,體恤民情,實在令人歎賞。身為兩江總督的於成龍死時是如下情形,身邊無一親人,“僚吏清點其遺物:床頭,僅靴、帶和綈袍一領;堂後,碎銀三兩,錢二千,粟米五六鬥,鹽豆豉數缽。”兩江總督是什麼概念,那可是江蘇、安徽、江西省的政、軍一把手,難怪乎於成龍死後,士民萬人聚哭,家家繪像祭拜。於成龍獲得了清朝康熙皇帝“鹹稱居官清正,實天下廉吏第一”的最高褒獎。後人把他與包拯、海瑞、況鍾等並稱為中國古代十大廉吏。
於成龍的一生,是苦節自厲、甘守清貧的一生。他作為清王朝的一名從基層提拔上來的官員,能夠在20多年的官宦生涯中忠實地貫徹落實康熙的反貪倡廉政策,實屬不易。他大器晚成,做官時已經44歲,家庭條件並不好,但在福建、直隸和江南等富庶之地做高官時,竟能在貪汙賄賂成風的官場上固守節操,至死不變,非常人所能做到。他清正廉潔,自甘淡泊;忠於職守,勤政為民;剛正不阿,百折不撓。其事跡之感人,為曆代傳誦;其精神之廣播,為官民楷模。他來也兩袖清風,去也兩袖清風,給我們後人留下了珍貴的精神財富和無窮的思考。
在古代,“慎獨”是一種流行的道德修養方法。《禮記·中庸》說:“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慎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意思是說,道德原則是一時一刻也不應該離開的,要時刻檢點自己的行為,警惕是否有什麼不妥的言行而自己沒有看到,害怕別人對自己有什麼意見而自己沒有聽到。
慎獨也可以作為識別人道德品質的方法。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往往從最隱蔽、最細微的地方真實地暴露出來。在公開場合,在大的問題上,由於法製、輿論的壓力,人們不能不檢點約束自己的言行;在獨處無人監督時,或者在細小的問題上,就容易放縱自己,暴露出真實的思想麵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