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殿》以安史之亂為背景,寫唐明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上卷寫李、楊之間由聲色之好發展為真摯相愛,但由於他們耽於安樂,沉湎於情場而致朝政敗壞,藩鎮叛亂,造成了國家危亡,也帶來了愛情悲劇,皇帝不得不在馬嵬坡下縊死了愛妃,以挽救政治。下卷著重寫他們在陰陽間生死不渝的刻骨相思,最後感動天地鬼神,讓他們同登仙篆,升入天宮,得以永久團圓。作者聯係他們的愛情發展,揭開了安史之亂前後廣闊的社會背景。劇中通過《賄權》、《楔遊》、《權哄》、《進果》等出,揭露了皇帝及其貴戚們的窮奢極欲,弄權誤國,官僚們的趨炎附勢,對老百姓的肆意踐踏。在《疑讖》等出中精心塑造了郭子儀、雷海青這兩個出身低微的英雄人物,並借此抒發作者憂國憂民、憤世嫉俗的心情。作為生活在民族矛盾尖銳時期的清初作家,作者對作品中侵入中原的番將安祿山及覥顏事敵的朝臣寄予強烈的憎恨,在《罵賊》一場中借雷海青之口把投降分子罵得體無完膚。

在作者筆下,楊貴妃是一個值得同情的悲劇人物。作者有意避開她和安祿山等人的關係,突出她對愛情的忠貞,細膩生動地描寫了她在宮廷中爭恩擅寵的生活,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既驕縱、又軟弱的寵妃形象。唐明皇雖然是帝王家少有的鍾情者因而值得同情,但作者對其縱情聲色的生活給予了較多的批評。作者一方麵同情讚美李、楊之間的愛情,一方麵又批判他們的愛情帶來的政治惡果,這給作品主題造成一定程度的矛盾。但作者解釋自己的創作意圖說:“然而樂極哀來,垂戒來世,意即寓焉”。

《長生殿》在藝術上是很具特色的,作者繼承《梧桐雨》、《浣紗記》通過愛情故事反映一代興亡的手法,在廣闊的曆史背景中選取李、楊的悲劇愛情為素材加以虛構,李、楊愛情和安史之亂同時展開,互相交織,又以金釵細盒為線索,情節嚴密曲折,場麵壯麗闊大,同時,又時時運用對比手法,如朝廷生活與民間生活對比,忠臣與奸賊對比,深化了主題,增加了藝術感染力。在風格上,前半部以現實主義描寫為主,細膩、逼真;後半部則呈現強烈的浪漫色彩,天地之間、陰陽兩界交叉出現,幽魂、凡人互寄感情。這種寫法體現了作者的創作意圖,寄托了對忠貞愛情的歌頌,但也顯得前後風格不盡統一。

《長生殿》曲詞清麗,充滿詩意。全劇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深受觀眾喜愛,當時民間流傳有“家家收拾起,戶戶不提防(《長生殿》曲詞中有“不提防餘年值離亂”之詞)的口諺,足以說明它的影響。

桃花扇

《桃花扇》,清代傳奇,孔尚任所著。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岸堂,又號雲亭山人,山東曲阜人,為孔子64代孫。

《桃花扇》的創作經過10年的慘淡經營並三易其稿,於康熙38年(1699年)完成。它與洪昇的《長生殿》被稱為當時劇壇的雙壁,使清代傳奇創作進入高峰。當時有“南洪北孔”之稱。

《桃花扇》傳奇共40回,寫明末複社名士侯方域僑寓南京,經朋友楊龍友介紹,與名妓李香君相識並訂下終身。閹黨阮大铖欲結交侯方域,托人送去豐盛的妝奩,被李香君嚴詞拒絕,堅決退還。後侯方域為阮大铖讒害,被迫離開南京,避難於淮安漕撫史可法處,與香君分離。李自成進京,崇禎帝縊死煤山,阮大铖、馬士英等擁立福王得勢,大力逮捕複社諸人,並逼迫李香君嫁漕撫田仰。香君堅決不從,血濺在與侯定情的一把宮扇上,後楊龍友在扇上點染成一枝桃花。清兵南下,國破家亡,李香君、侯方域在道觀裏會見,被道士點化後,雙雙出家歸入道門。

孔尚任借侯李的“離合之情”,意在寫南明“興亡之感”,“令觀者感慨涕零,亦可懲創人心,為末世之一救矣”(《桃花扇小引》),創作意圖十分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