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死水》(2)(3 / 3)

“繪畫本是我的原配夫人,海外歸來,逡巡兩載,發妻背世,詩升正室。最近又置了一個妙齡的姬人――篆刻是也。似玉精神,如花麵貌,亮能籠擅專房,遂使詩夫人頓興棄扇之悲。”

當時昆明一般人士非常看重文字名家及教授地位,所以請教他的特別多,在鍾鼎方麵也隻有他一人擅長,多數指定刻鍾鼎文。慕名而來的日漸增多,治印收入開始改變了家庭生活。先生有空就刻,時間長了,右手中指起了個大疙瘩,後來握筆顫抖,也是治印所致,先生常自解嘲:“我是教書匠兼手工業者”。此時還有一些高官來求印的,其中就有國民黨黨棍、雲南省代主席李宗黃。李是“一二?一”血案的劊子手,毫無自知之明,居然恬不知恥地派人送來一高大象牙,請刻圖章,潤金從豐。聞先生堅持地把象牙和錢退回去,也曾有同情者在刻印時特意多付潤金,先生都堅持退還。先生的高風峻節,令人景仰!

鏈接三西南聯大

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全國發動侵華戰爭。為保存中華民族教育精華免遭毀滅,華北及沿海許多大城市的高等學校紛紛內遷。抗戰八年間,遷入雲南的高校有10餘所,其中最著名的是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西南聯大是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聯合而成。

1937年抗日戰爭發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先遷至湖南長沙,組成長沙臨時大學,同年10月25日開學。1938年4月又西遷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5月4日開始上課,設立文、理、法商、工、師範5個院26個係,兩個專修科一個選修班。北大、清華、南開原為著名的高等學府,它們有各自獨特的經曆,有各自的教學作風,組成聯大以後,薈集了一批著名專家、學者、教授,師資充實,人才濟濟。他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堅持嚴謹的治學態度,樹立優良學風,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的著名高等學府。西南聯大在辦學的8年中畢業學生約2000人,均學有成就,有的成為舉世聞名的專家學者,他們對中國的建設事業、高等教育的發展和世界學術研究,作出了貢獻。抗戰勝利後,1946年西南聯大解散,3校分別遷回北京、天津複校。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自1938年5月4日開始上課,至1946年5月4日結束,西南聯大在滇整8年。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西南聯大培養出大批傑出人才。其中有許多是蜚聲中外的第一流科學家。

鏈接四算術題與文學課

聞一多先生有一次給學生上課,他走上講台,先在黑板上寫了一道算術題:2+5=?學生們疑惑不解。然而,聞先生卻執意要問:2+5=?同學們於是回答:"等於7嘛!"聞先生說:"不錯,在數學領域裏,2+5=7,這是天經地義、顛撲不破的。但是,在藝術領域裏,2+5=10000也是可能的。"說到這裏,他拿出一幅題為《萬裏馳騁》的國畫由學生們欣賞。隻見畫麵上突出地畫了兩匹奔馬,在這兩匹奔馬後麵又錯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畫了五匹馬,這五匹馬後麵便是許多影影綽綽的黑點點了。聞先生指著畫說:"從整個畫麵的形象看,隻有前後七匹馬,然而,凡是看過這幅畫的人,都會感到這裏有萬馬奔騰,這難道不是2+5=10000嗎?"學生們聽罷,恍然大悟。原來聞先生用這個簡單的算式形象地說明,文學藝術作品的容量是不能像數學公式那樣來計算的。文學藝術作品貴在含蓄,要給人們以廣闊的想象餘地。